中華傳統道文化數字圖書館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公告 網站書目 網站數據綜合檢索
十八大報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①
十九大報告: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
習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①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③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爲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生而爲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⑤ 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⑥ 事實充分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⑦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衹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築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⑧
二十大報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衹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眞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爲公、民爲邦本、爲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纍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爲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①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7-01-2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脉、全面提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强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印發《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2022-04-11
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對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
世人說:人心浮躁,動盪不安,飄忽不定,靜不下心來。
古人說:「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卽是家。」(唐白居易《種桃杏》)
管仲說:「聖人裁物,不爲物使,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管子·心術》)
歷盡世事滄桑,此心依然無處安頓著落,仍舊要問:心歸何處?家在哪裏?心如何治?怎麼安心?
莊子說:「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莊子·齊物論》。自從我們被生而爲人,一生中不是在傷害別人,就是在傷害自己,或者與人相處順暢和諧,但人生就像是在高速奔跑,一直衝向死亡,自己停不下來,亦沒人能夠阻擋。難道人生就這麼可悲嗎?人活著總是忙忙碌碌,到死都不知自己眞正想要做成什麼事。身心疲憊,好想回家,卻不知能讓自己心安理得的家又在何方?這人生豈不是太可哀了嗎?當別人嫌自己累贅,自己亦覺得活著無趣,這樣活得長命百歲又有什麼意義?身體漸漸衰朽,心靈亦慢慢癡呆,難道人生注定就是這樣的悲哀嗎?難道人生眞的就是這樣讓人痛苦迷茫的嗎?這箇世界上,難道就只有我一箇人這樣迷茫,別人都不迷茫嗎?)
年輕時候我們問自己:我是誰?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我爲什麼來到這箇世界上?
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或竟蒙混過去,就這樣在人間又活了幾十年,但我們內心深處仍然時不時地會問自己:我這是在做什麼呀?這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是眞正的我嗎?我究竟想要幹什麼?
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安定我們的心,對於安定整個社會以至整個世界,都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但這些問題的眞正答案,似乎總是一直在躲避著我們,否則我們怎麼會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呢?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爲什麼會對上述問題窮追不捨?這裏一定有絕不爲人所知的隱情!
老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說過:「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道德經》第58章)
《列子·周穆王》中有一箇故事,說得非常清楚:「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爲哭,視白以爲黑,饗香以爲朽,嘗甘以爲苦,行非以爲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錯者焉。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術藝,將能已乎?汝奚不訪焉?』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於是非,昏於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覺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傾一鄕。一鄕之迷,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天下盡迷,孰傾之哉?』」
莊子一再強調,現今天下人都迷惑了,我就是想告訴大家事實眞相,可是有誰會相信我呢?如果我不說,天下人也眞是太可憐了,我實在是於心不忍!「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聲不入於里耳,《折楊》《皇華》則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勝也。以二缶鍾惑,而所適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釋之而不推。不推,誰其比憂?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莊子·天地》)
魯定公十三年,孔子56歲,在匡地被匡人圍困五日,命在旦夕,弟子惶恐不安。孔子卻說:「文王旣沒,文不在兹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自從周文王去世之後,周文化的傳承不就到我這兒了嗎?如果上天想讓周文化從此斷絕,我就不應該得到周文化的傳承。如果上天不想讓周文化從此斷絕,而今我又得到了周文化的傳承,那麼我就一定能把周文化傳承下去。匡人想殺死我,這怎麼可能呢?)
孔子的這翻話,說得斬釘截鐵,氣衝斗牛,說明中華傳統文化眞有今人所不能理解不可想象的價值意義。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確知自己「受命於天」,堅信自己絕不可能死於非命,因此義無反顧地去完成自己活在人間的使命。(《論語·爲政》:「五十而知天命。」《莊子·德充符》:「受命於天。」《論語·堯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論語·季氏》:「畏天命。」《周易·萃·彖》:「順天命也。」)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如果旣沒有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又不學習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命脈已被切斷;旣不認祖歸宗,又不祭祀,無以承接祖宗的靈氣,血脈命根已然斷氣。根本已斷,「神氣皆去,形骸獨居」(《黃帝內經·靈樞·天年》),徒有父精母血凝結而成的形體,外表看著光鮮靚麗,其實不過是一具苟延殘喘的行尸走肉而已。作爲一箇人,最大的痛苦迷茫,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根源就在於此。
二、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柢
「道」,不是道家或道敎的專有術語,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柢。《詩經》有「周道如砥」、「有倬其道」,《尚書》有「道心惟微」、「欽崇天道」、「必求諸道」,《周禮》有「以道得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敎焉」、「使之脩德學道」,《禮記》有「人不學不知道」、「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周易》有「天地之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其道光明」,《春秋左傳》有「子無失道」、「天之道也」、「古之道也」,《春秋公羊傳》有「行權有道」,《春秋穀梁傳》有「信道而不信邪」,十三經中共計有1000多箇「道」字。先秦典籍中專門論說「道」的,則僅有老子《道德經》一書。亦唯有道家道教,以道立家立教,以道爲事,務本而後末,這纔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所在。
《新唐書·隱逸列傳》記載,吳筠答唐玄宗問道時說:「深於道者,無如《老子五千文》,其餘徒喪紙札耳。」(《舊唐書·隱逸列傳》記載:「帝問以道法。對曰:『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諸枝詞蔓說,徒費紙札耳。』」)
「道」,爲什麼中華傳統文化那麼重視?有什麼特殊重大的價值意義嗎?
《禮記·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君子遵道而行。」
《莊子·漁父》說:「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爲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
《管子·形勢解》說:「民之從有道也,如飢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如暑之先陰也。故有道則民歸之,無道則民去之。……道行則君臣親,父子安,諸生育。故明主之務,務在行道,不顧小物。燕爵,物之小者也。」
《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尚書·畢命》說:「三后協心,同厎於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后,君也。厎,至也。)
正是因爲「道」有如此重大的價值意義,所以《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自述:「其爲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里仁》記載:「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程子曰:「死生亦大矣,非誠有所得,豈以夕死爲可乎?」)
《論語·衛靈公》記載:「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子張》記載:「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淮南子·人間》說:「山致其高而雲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
《隋書·經籍志》對「道」有非常好的總結評述:「道者,蓋爲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天地變化,萬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迹。至於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體,處陰與陰爲一,在陽與陽不二。仁者資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爲智,道非智之謂也。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聖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其玄德深遠,言象不測。先王懼人之惑,置於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周官》九兩,其三曰師,蓋近之矣。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
《史記·太史公自序》謂:「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爲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漢書·藝文志》謂:「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由上所述可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至關重要的「內聖外王之道」(《莊子·天下》),在道家文化經典中得到了非常完好的保存。道家文化傳承的,確實是中華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內用成聖,外用成王。
莊子說:「道之眞,以治身。其緒餘,以爲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莊子·讓王》)
圯上授書給張良的黃石公說:「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世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素書》)
孟子亦說:「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
學習祖國傳統文化「致其道」而獲得「道德於此」的文化自信,確實能讓人幸福快樂,而且這種幸福快樂是持久的,完全不受外在境遇的影響。
孔子稱贊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孔子自己亦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莊子說:「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爲寒暑風雨之序矣。」(《莊子·漁父》)
因此這種文化自信,是讓人眞實受用的,讓人超凡脫俗,「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文子·九守》)。
管仲說:「道者,所以變化身而之正理者也。故道在身,則言自順,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自孝,遇人自理。」(《管子·形勢解》)
莊子借孔子之口說:「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莊子·漁父》)
這種文化自信,讓人眞正體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優越強大,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使人健康快樂,誠信友善,從而促進社會和諧文明,國家和民族富強昌盛。
這種文化自信,完全是按照祖國傳統文化「以修身爲本」(《禮記·大學》)而得來的,是由內達外,因此是根深柢固的,這纔是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和大力傳承弘揚的。
白雲深處人家 逍遙子 2024.09.15
視頻:學道不倦:我們爲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 2024.11.13
蕭天石:良以無文化卽無國家,無文化卽無民族,而救亡圖存之大道,亦唯有保存固有文化、整理固有文化,與復興固有文化,進而發揚光大之,實爲立國建國於千秋萬世之不二指導原則。……世未有自亡其固有國本,自絕其傳統文化,徒傍他人門戶,寄人學術籬下,而能固國基於千秋萬世者也!(《新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芻議·復興中華文化簡言》)
陳攖寧:粵自崆峒演教,軒轅執弟子之儀。柱下傳經,仲尼興猶龍之歎。道教淵源,由來久矣。蓋以天無道則不運,國無道則不治,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道豈可須臾離乎?……故嘗謂,吾國一日無黃帝之教,則民族無中心,一日無老子之教,則國家無遠慮。(《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吾人今日談及道教,必須遠遡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教爲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切不可妄自菲薄,毀我珠玉而夸人瓦礫。須知信仰道教卽所以保身,弘揚道教卽所以救國,勿抱消極態度以苟活,宜用積極手段以圖存,庶幾民族尚有復興之望。武力侵略,不過裂人土地,毀人肉體,其害淺;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奪人思想,劫人靈魂,其害深。武力侵略我者,我尚能用武力對付之;文化宗教侵略我者,則我之武力無所施其技矣,若不利用本國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將見數千年傳統之思想一朝喪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終至失其信仰,禍患豈可勝言哉!(《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一:道教:本自黃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稱爲黃老之學。戰國時,圉寇蒙莊之徒,著書咸以黃老爲宗師。圉寇《天瑞篇》引黃帝之書曰:「谷神不死,是爲玄牝。玄牝之門,是爲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此章黃帝之言,而存《五千》之內,則老氏所書同出已明矣。其後學道、學儒、學墨,諸家分明各爲一教。漢武帝進用儒術,黃老由是見廢。後漢桓帝夢見老子,詔陳相孔壽立廟於苦縣,刻石爲銘。今亳州眞源縣即古楚縣賴鄉也,漢時屬陳國。郭緣生《述征記》云:「老子廟中有九井,汲一井,八井皆動。」即其地也。國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白衣老父,呼善行謂曰:「爲吾語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無賊,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廟於其地,遂改浮山縣爲神山縣,拜善行爲朝散大夫。高宗乾封元年,還自岱嶽,過眞源,詣老君廟,追尊爲玄元皇帝。玄宗開元二十一年,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學者習之。二十九年,兩京及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京師號玄元宮,諸州號紫極宮。尋改西京玄元宮爲太清宮,東京玄元宮爲太微宮,皆置學生。尊號曰: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搜神記》卷一《道教源流》引李石《續博物志》云)
《魏書•釋老志》: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爲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爲飛仙之主。千變萬化,有德不德。隨感應物,厥迹無常。授軒轅於峨嵋,教帝嚳於牧德。大禹聞長生之訣,尹喜受道德之旨。至於丹書紫字、昇玄飛步之經,玉石金光、妙有靈洞之說,如此之文,不可勝紀。其爲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樹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昇天,長生世上。所以秦皇、漢武,甘心不息,靈帝置華蓋於灌龍,設壇場而爲禮。
《隋書•經籍志》:道者,蓋爲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天地變化,萬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迹。至於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體,處陰與陰爲一,在陽與陽不二。仁者資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爲智,道非智之謂也;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聖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其玄德深遠,言象不測。先王懼人之惑,置於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周官》九兩,其三曰師,蓋近之矣。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
《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克攘,能讓。四益,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爲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無爲,又曰無不爲,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爲本,以因循爲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爲物先,不爲物後,故能爲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爲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復反無名。(《漢書·司馬遷傳》北宋本作:因物興舍,聖人不巧。《黃帝四經·十大經·觀》:聖人不巧,時反是守。)
《道德經》第51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莊子•漁父》: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爲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
《莊子•在宥》:得吾道者,上爲皇而下爲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爲土。……不明於天者,不純於德。不通於道者,无自而可。
《莊子•天運》: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爲寒暑風雨之序矣。
《管子•形勢解》:民之從有道也,如飢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如暑之先陰也。故有道則民歸之,無道則民去之。……道行則君臣親,父子安,諸生育。故明主之務,務在行道,不顧小物。燕爵,物之小者也。……道者,所以變化身而之正理者也。故道在身,則言自順,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自孝,遇人自理。
《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程子曰:死生亦大矣,非誠有所得,豈以夕死爲可乎?)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尹氏曰:君子治其本而不卹其末,豈以在外者爲憂樂哉?)
《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君子遵道而行。
《禮記•禮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癈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爲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尚書•畢命》: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后協心,同厎於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漢孔安國傳:周公遷殷頑民以消亂階,能慎其始。君陳弘周公之訓,能和其中。畢公闡二公之烈,能成其終。三君合心爲一,終始相成,同致於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眞論篇第一》:黃帝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眞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眞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爲務,以自得爲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眞經》:老君告天師曰: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
《眞誥卷六.甄命授第二》:西城王君告曰:夫人離三惡道,得爲人難也。旣得爲人……六情四體完具難也。六情旣具,得生中國難也。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不以因果禍福報應之說,惑世誣民也。不以捨身捐貲布施爲福,逼人以取財也。不悖所生之天,不忘所生之土,生於中國,奉中國之道,不忘乎本,理也。○禁說因果:道家乃中國聖人之道,切不可言地獄因果之事,玷辱宗風。
唐武宗曰:昔在梁武天監間,立義學生之名,每人要編捏地獄因果之事十篇,誑惑世人,以化愚俗而求布施,共八百餘條,散在《法苑珠林》等胡書之內。原有經教之傳內,祖跣足持缽乞食而爲修行之事,豈有誑惑世人而求財利者?其世之愚夫愚婦,莫不懼之,乃傾財蕩產而施之者有之。而道家乃中國聖人之道,切不可言地獄因果之事,沿街抄化,玷辱宗風。此乃無籍小人,無恥之徒,非中國人之所爲,大宜禁革。
《黃帝內經》:「非其人勿教,非其眞勿授,是謂得道。」(《素問·金匱眞言論》)「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素問·氣交變大論》)「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靈樞·官能》)
《雲笈七籤卷七十九•王母授漢武帝眞形圖》:西王母曰:傳非其人,謂之泄天道。得人不傳,是謂蔽天寶。非限妄傳,是謂輕天老。受而不敬,是謂慢天藻。泄蔽輕慢四者,取死之刀斧,延禍之車乘也。泄者,身死於道路,受土刑而骸裂。蔽者,盲聾於來世,命凋枉而卒歿。輕者,禍鍾於父母,詣玄都而受罰。慢者,暴終而墮惡,生棄疾於後世。皆道之科禁,故以相戒,不可不愼也。
《三才圖會.人物卷三》(明王圻.王思義撰輯.明萬曆三十七年刊本):【世祖】至元十八年,妖僧祥邁等作妖書《辨僞錄》,詆毀上帝,焚道藏,滅中國道。是日雷火焚閔中等寺,震死妖僧祥邁從超等一十四人。○《疑耀》•論佛。
【佛字辨】今人以佛爲覺。余嘗求之,不得其說。使此「佛」字爲西方所製,則譯之爲覺可也,第佛未入中國時,先有此佛字矣。《曲禮》曰:「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佛者,抝戾而不從之言也。又《釋名》曰:「轡,佛也,言牽引拂戾以制馬也。」是佛即爲拂,而古文拂作𢏇,又作[弓弓欠]。古人觀象而後制字,以兩弓从一矢,拂之謂也。是佛者,拂人者也。其棄父母,離妻子,山河大地一切而歸於空,皆拂之謂也。以佛爲覺,蓋譯者尊信其說而故爲此美釋耳,不知西方本來果以佛爲覺乎?即此一字而譯者失之,則五千八百卷中皆以漢語譯之者,一一皆西方本來意義乎?請以質之事佛者。(《說文解字》:「佛,見不審也。从人,弗聲。」)【佛經恐非西來大意】余嘗疑今中國所行佛經,皆經數譯而後通,中間不無乖其本旨者。偶閱鳩摩羅什與慧壑書:「天竺國寶,文製倡頌,宮商體裁,以入管弦爲義。今改梵爲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今之經卷果皆西來大意乎?余不敢信矣。【佛經不眞】余嘗疑佛經五千八百卷皆華語,不知凡經幾譯乃成,亦不知與佛所說同否?孰從而辨?唐顯慶中,玄奘譯經,帝敕于志寧等監譯,有敕曰:「特爲看閱,有不穩當處,即隨事潤色之。」是今之經典中多有中國人潤色處,未必一一皆佛說也。經語未必皆出於佛,而欲以經語作佛,此與按圖索駿何異?【佛書可疑】余嘗疑今中國所行佛書,蓋經數譯而後成。因憶契丹初入中國者,實名安巴堅,時李琪撰《賜契丹詔》,乃作阿布機。後有歸自虜中云:「虜人實呼爲安巴,非阿布也。」身毒國在漢時譯作捐篤,其後又譯作乾篤,復名之曰乾竺,今且爲天竺矣。譯者但取語音相近,不問字義云何。設有人持中國所行五千八百卷往彼土,不知與當時雙樹下語一一契合否?【佛不能作福】唐懿宗末年信佛,故迎佛骨。第佛骨至而大駕遂晏,亦足以明佛之不能作福矣。【佛不度女人】劉晝與高歡書:「尼與優婆夷實是僧之妻妾,損胎殺子,其狀難言。今僧尼二百許萬,并俗女向有四百餘萬,六月一損胎,如是則年族二百萬戶,驗此佛是疫胎之鬼也。」《大藏律文》:佛告諸弟子:「汝慎勿妄度沙彌尼,女人恣態難保,悅在須臾。」以後佛生惡意,不眞菩薩,不可妄度。是尼之醜行亦佛之所惡也。
◇◇◇主觀意識與客觀世界:在宏觀世界中,主觀與客觀無關,一切都是因果必然支配的。在微觀世界中,主觀與客觀密切相關,因果必然關係不適用。宏觀世界由微觀世界構成,那麼宏觀世界的客觀,怎麼可能與主觀無關呢?
《雲笈七籤.卷之三•道教本始部•道教序》:上古無教,教自三皇五帝以來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義、有授、有傳。言則宣,教則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則忘言。既有能教、所教,必在能師、所師。是有自然之教、神明之教。此二教,無師資也。神明之教,義說則有,據理則無。正眞之教、三皇五帝返俗之教、訓世之教,宜分權實。且斯五教,啟乎一眞。自然教者,元氣之前,淳朴未散,杳冥寂爾,顥曠空洞,無師說法,無資受傳,無終無始,無義無言,元氣得之而變化,神明得之而造作,天地得之而覆載,日月得之而照臨,上古之君得之而無爲。無爲,教之化也。神明之教者,朴散爲神明。夫器莫大於天地,權莫大於神明。混元氣而周運,叶至道而裁成,整圓清而立天,制方濁而爲地,溥靈通而化世界,眞和氣而成人倫,陰陽莫測其端倪,神鬼不知其情狀。正眞之教者,無上虛皇爲師,元始天尊傳授。洎乎玄粹,祕於九天,正化敷於代聖。天上則天尊演化於三清眾天,大弘眞乘,開導仙階。人間則伏羲受圖,軒轅受符,高辛受天經,夏禹受洛書。四聖稟其神靈,五老現於河渚,故有三墳五典,常道之教也。返俗之教者,玄元大聖皇帝以理國理家。靈文眞訣,大布人間;金簡玉章,廣弘天上。欲令天上天下,還淳返朴,契皇風也。訓世之教者,夫子傷道德衰喪,闡仁義之道,化乎時俗,將禮智而救亂,則淳厚之風遠矣。噫,立教者,聖人救世愍物之心也。悟教則同聖人心,同聖人心則權實雙忘,言詮俱泯,方契不言之理,意象固無存焉。
《象言破疑》卷上(清.劉一明):舉世之人,皆知順行之道,而不知逆運之道。何爲順? 順其造化也。何爲逆? 逆其造化也。順造化,則生人生物,生老病死,輪迴不息。逆造化,則成仙成佛,不生不滅,壽同天地。
《化書.卷一•道化•紫極宮碑》(五代.譚峭):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
《玄珠心鏡注》(唐.王損之):爰自稟形受胎之始,元神形質本空無,其神本來通道,觸物無礙。及稟胎受形之後,積氣聚血,成此有礙肉身。身既生於世,日與天道疏遠,步步行歸死鄕。……穎陽書曰:我身本空,我神本通。心既無礙,一切無礙。誠哉至言也!
>《
玄綱論•超動靜章第六》
(唐.吳筠):夫道至無而生天地。天動也,而北辰不移,含氣不虧。地靜也,而東流不輟,興雲不竭。故靜者天地之心也,動者天地之氣也。心靜氣動,所以覆載而不極。是故通乎道者,雖翱翔宇宙之外而心常寧,雖休息毫釐之內而氣自運。故心不寧則無以同乎道,氣不運則無以存乎形。形存道同,天地之德也。是以動而不知其動者,超乎動者也。靜而不知其靜者,出乎靜者也。故超乎動者,陽不可得而推。出乎靜者,陰不可得而移。陰陽莫能變,而況於萬物乎?故不爲物之所誘者,謂之至靜。至靜,然後能契於至虛。虛極則明,明極則瑩,瑩極則徹。徹者,雖天地之廣,萬物之殷,而不能逃於方寸之鑒矣。
>《
太上老君內觀經》: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無定形也。……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靜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爲,其身則昌。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之難伏,惟在於心。心若清靜,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猶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旣受納有形,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滯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懷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爲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人能常清靜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道也者,不可言傳口受而得之。當虛心靜神,道自來也。
《關尹子•九藥》:圓爾道,方爾德,平爾行,銳爾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00、道家網站薈萃
01、道家文化推薦閱讀書目
02、計算機漢字處理基本知識
03、WinRar個人免費版:http://www.winrar.com.cn/download.htm。
04、Easy7-Zip:壓縮軟件,保留 7-Zip 9.20 的所有功能,修改爲更順手的版本:http://www.e7z.org/。
PDF文檔閱讀製作編輯軟件:
05、Adobe Acrobat Reader 下載:https://get.adobe.com/cn/reader/enterprise/
07、Adobe Acrobat 7:將各種格式的文檔及圖片轉換成PDF格式,反之亦然。9以上版本有圖文編輯及OCR功能。
http://download.adobe.com/pub/adobe/magic/creativesuite/CS2_EOL/APRO/22020139.exe
正版序列號:1118-1414-8477-7606-6339-4141
最新版下載地址:https://helpx.adobe.com/acrobat/kb/acrobat-dc-downloads.html
08、Adobe Acrobat 常用插件:Enfocus PitStop Pro 12,Quite Imposing Plus 3。
09、ABBYY FineReader Professional Multilingual:pdf,djvu及圖片OCR
http://www.abbyy.cn/finereader/
10、PDF補丁丁:多功能PDF工具箱,解除PDF文檔的煩惱:
修改PDF,導出、導入、編輯PDF書籤,生成、合併、拆分、提取頁面內容,提取圖片,OCR:
http://pdfpatcher.cnblogs.com/
11、Sumatra PDF: a small, fast, free PDF, DjVu, ePub, MOBI, CHM, XPS, CBZ and CBR reader for Windows.
https://www.sumatrapdfreader.org/free-pdf-reader
DjVu文檔閱讀製作編輯軟件:
13、WinDjView.2.1:英文安裝版 http://windjview.sourceforge.net/
14、MacDjView-0.1.2:http://djvu.org/resources/windjview/download/MacDjView-0.1.2.dmg.gz
16、DjVuLibre-3.5.25.4_DjView-4.9.2:http://djvu.sourceforge.net/
17、DJVU、PDF 編輯製作,書籤批量編輯,圖像批量處理等:https://www.cnblogs.com/stronghorse/
手機電子書專用閱讀軟件:
18、手機Android 4 以上系統的djvu、pdf、MS Office等格式的閱讀器
更佳:手機電子書專用閱讀軟件,支持豎排古籍,支持各種格式,功能強大。
其他工具軟件: 漢字處理編輯軟件另見
19、拖把更名器:批量更改文件名,文件名繁簡轉換,文件名可導出爲文本。
20、菲菲更名寶貝:批量文件更名和批量文件處理工具:http://www.ffhome.com/
21、Daemon Tools Lite(加載光盤映像ISO文件) 和 Ultra ISO(製作編輯轉換光盤映像ISO文件)
22、TechSmith SnagIt 8.0:屏幕圖像捕捉軟件英文版
23、TextPro 6.5:文本處理程序,支持Unicode 簡繁及編碼轉換等(附cnbook、ConvertZ等)
24、BabelPad:支持全部Unicode的文本編輯器,簡繁及編碼轉換,字頻統計和文件分析功能等
http://www.babelstone.co.uk/Software/BabelPad.html
25、漢語大字典、故訓匯纂、中文大辭典之全部字頭頁碼檢索,漢語大詞典2.0版補丁。2023年2月15日更新
26、漢語大詞典2008年版全部詞條檢索程序。2015年5月25日整理製作。2023年2月4日更新
27、經籍䉵詁:清阮元主編。2014年7月6日整理製作。2017年11月6日更新,2023年1月修訂
28、說文解字綜合檢索系統:2015年6月23日整理製作。2017年11月12日更新,2022年12月修訂
29、道教大辭典聯合檢索:內含三種道教大辭典的檢索。2016年9月14日整理製作
30、漢英道教詞典電子版:2016年10月18日整理製作,2023.09.27增補修訂,離線版。
31、康熙字典:文本+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刻本彩圖版。2017年12月整理製作
32、老子檢索:2018年06月05日整理製作,不斷更新中
33、周易檢索:2018年07月15日整理製作
34、論語檢索:2018年09月15日整理製作
35、莊子檢索:2018年11月16日整理製作
36、AnyTXT Searcher,本地電腦上文件內容全文搜索工具,強烈推薦:https://anytxt.net/
(注意千萬不可安裝在C盤,索引文件巨大,可能是GB級的。)
37、docfetcher,本地電腦上文件內容全文搜索工具:http://docfetcher.sourceforge.net/
必須安裝java:http://java.com/zh_CN/download/manual.jsp
38、Everything:本地電腦上文件名極速搜索工具,強烈推薦:(建議使用 V1.4.1)
https://www.voidtools.com/zh-cn/
使用說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783518
39、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提要檢索+圖像查閱
40、壽星天文曆V5.10:福建莆田第十中學許劍偉製作: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sxwnl.html
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http://sinocal.sinica.edu.tw
籍合網,紀年換算:http://publish.ancientbooks.cn/docShuju/platformcalendarconversion.jspx
41、北京書同文古籍手寫漢字OCR識別系統,點字成金:https://dzcj.unihan.com.cn/Account/Login
備注:OCR結果文本中顯示爲空白的是自造字,可用四庫全書的楷體顯示。
可用BabelPad的字頻統計得到全部自造字,然後用TextPro6.5的自定義批量替換爲通行字。
42、古籍酷:古籍OCR、自動標點、文言文翻譯:http://gj.cool/gjcool/index
43、漢文博士:支持生僻古難字檢索的開放式免費漢語詞典,部首檢字法,構形檢字法,支持Unicode15:
http://hanbox.cnblogs.com/、http://hanzisearcher.cnblogs.com/
44、部件檢索:拆分或合併漢字部件,支持Unicode 15.1,能檢索199266個漢字(包括相應字體)、異體字關聯檢索。
F.G.Wang先生授權發佈:WordFinder。https://fgwang.blogspot.com/2023/10/unicode-151.html
45、IDM: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下載工具:http://www.internetdownloadmanager.com/
46、格式工廠:近乎萬能的多媒體格式(視頻音頻圖像(如webp)及pdf)轉換軟件
http://www.pcfreetime.com/formatfactory/CN/index.html
4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20年03月01日整理製作
48、大型叢書目錄檢索:2020年03月03日整理製作 2022.02.21更新
49、李時珍本草綱目檢索:2020年03月08日整理製作
50、陸德明經典釋文全文檢索:2020年04月01日整理製作
51、道教眞文字典 2020年04月18日-06月08日整理製作
52、十三經注疏索引 圖文查閱 2020年06月14日整理製作
56、Unicode 統一碼字符:全部漢字及符號 2024年12月09日修訂
57、Unicode 統一碼漢字檢索:簡體.繁體.異體字.粵語.拼音.英語釋義 網頁單文件版 2024年12月09日修訂
58、太平御覽 太平廣記 檢索:2021年05月24日整理製作
59、古籍印刷通用字規範字形表 檢索:2021年11月29日整理製作
60、籍合學院:中華書局古籍整理培訓平臺。微信公眾號。 培訓學習。
61、籍合網:古籍整理與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
62、中國歷史紀年表:2022年09月16日整理製作
63、四角號碼檢字:74014字。2022年10月06日整理製作
64、異體字字典:根據WFG先生的教育部異體字索引字典.mdx整理,2022.10.21整理,2024.05.08更新
65、IrfanView:圖像查看及批量處理等:https://www.irfanview.com/。安裝說明。使用說明。
66、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全文檢索。2023年01月13日整理製作。
67、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全文檢索。2023年01月13日整理製作。
68、維基共享資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Commons:Library_back_up_project
69、干支紀年檢索:2023年04月16-22日整理製作
70、EasyPageKB41:2023.06.03新修,易排中文排版系統(支持綫裝_經折裝_卷軸裝)附天珩字庫4.0宋體楷體:zigangchen先生設計並授權發佈
71、古漢語-英語字典電子版:2023.09.27整理製作。離線版。
72、百年道學精華集成檢索版:2023年11月19日整理製作
73、道教辭典全文檢索版:現有詞條17616。可直接下載使用。2024.02.19-25整理製作
74、黃帝陰符經注解全文檢索 2024.08.29
龍 眞的存在嗎? Loong is real or just a myth?
南宋.陳容.五龍圖卷.絹本.設色.34.3cm×59.1cm.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南宋.陳容.雲龍圖軸.絹本.墨筆.201.5cm×130.5cm.廣東省博物館藏
南宋.陳容.墨龍圖卷.205cm×13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陳容.絹本.墨筆龍圖.多種圖像(包括以上三種的高清圖像)
↓↓↓、南宋.陳容.十一龍圖卷.紙本.水墨.36.8釐米x504.5釐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南宋.陳容.墨龍圖長卷.絹本.水墨.33.1釐米X396釐米.藏地不詳
龍影遺骨:CCTV10 探索發現頻道:https://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86894142505.shtml
龍:一種未明的動物:馬小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
呂祖聖像(呂洞賓) Image of the Immortal Lü Dongbin
白雲深處人家 Home in Mists
Digital Arch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Daoism)
No Rights Reserved. All free of charge. 版權不保留. 免費共享
Copyright © 2017 homeinmists.com 浙ICP备17049091号-1
千古蓬頭跣足,一生伏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白玉蟾
松篁鬱鬱冬猶秀,桃李紛紛春漸迷。識破邯鄲塵世夢,白雲深處可幽棲。——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