眞文來源於明刊《正統道藏》,共計收錄11499個篆字圖像,對應1430個漢字。
檢索漢字,可得對應眞文原圖,注明來歷。圖像模糊不清或被一分爲二而勉強拼合者,不作描補。
檢索眞文的相關說明,可得相關的全部眞文,按其原始出現次序呈現,以便研習。
沒有釋文的篆字以◆代字,共35篆。一個雷篆對應多字如:(古舌)、(在顛怨),共17篆。
凡有異體字者皆可檢索,如:却-卻,灾-災,敕-勑,无-無,炁-氣之類。
原釋文有誤者,經覈對篆字而校改,酌情出校勘記。不敢確定者,兩字皆錄。
可能仍有眞文遺漏而未收錄,容後再續補。若有發現或建議,請 來函 聯繫。
2020年04月18日-06月08日。圖像處理:阿容。逍遙子整理製作。
離線版下載

《三洞神符記》

說三元八會六書之法  
《道門大論》曰:
  一者、陰陽初分,有三元五德八會之氣,以成飛天之書,後撰爲八龍雲篆明光之章。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自然飛玄之氣,結空成文字,方一丈,肇於諸天之內,生立一切也。按《眞誥》紫微夫人說:三元八會之書,建文章之祖。八龍雲篆是根宗所起,有書之始也。又云:八會是三才五行,形在既判之後。《赤書》云:《靈寶赤書》五篇眞文,出於元始之先。篆者,撰也。撰集雲書,謂之雲篆。此即三元八會之文,八龍雲篆之章,皆是天書,三元八會之例是也。雲篆明光,則五符五勝之例是也。八會本文,凡一千一百九字。其篇眞文合六百六十八字。是三才之元根,生立天地,開化人、神、萬物之由。故云有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此之謂也。《玉訣》云:修用此法,五篇皆分字數,各有四條。一者主召九天上帝校神仙圖籙,求仙致眞之法;二者主召天宿星宮正天分度,保國寧民之道;三者攝制酆都六天之氣;四者敕命水帝制召龍鳥也。其諸天內音,一天有八字,三十二天合二百五十六字。論諸天度數期會、大聖眞仙名諱位號、所治官府臺城處所、神仙變化昇降品次、眾魔種類、八鬼生死轉輪因緣。其十三字是五方元精名號、服御求仙、鍊神化形、白日騰空之法。餘一百二十二字闕元音解。
  二者、演八會爲龍鳳之文,謂之龍書。此下皆玄聖所述,以寫天文也。
  三者、軒轅之時,倉頡傍龍鳳之勢,採鳥跡爲古文,以代結繩,即古體也。
  四者、周時史籀,變古文爲大篆。
  五者、秦時程邈,變大篆爲小篆。
  六者、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又云:漢謂隸書曰佐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出於徒隸,故以隸爲名。
  此即爲六書也。

雲篆
  又有雲篆明光之章,爲順形梵書。文別爲六十四種,播于三十六天。今經書相傳,皆以隸字解天書,相雜而行也。

八體六書六文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王莽時,使司徒甄豐校定文字,復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二曰奇字,古文異書;三曰篆書;四曰佐書,即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六曰鳥篆,翻言也。
  倉頡始書,已應有筆。《詩》云彤管,則是筆也。而言蒙恬造筆者,蓋恬爲秦將,三世有名,制削筆精,能獨擅名也。
  漢和帝時,蔡倫始造紙,爾前唯書簡牒。牒者,詮牒語事也;簡者,在簡而不繁也。但知本是天書金簡,餘地書已下八體六文,皆從眞出外,學者自更詳之。又未知何時書於此經在紙作卷。今謂劫初已自有筆。太眞所書,何言無也?及以八體六文等耶?以天尊造化,具一切法也。後人承用,自有前後耳。
  六文:一曰像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聲,河海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符字
  一切萬物,莫不以精氣爲用。故二儀三景,皆以精氣行乎其中。萬物既有,亦以精氣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氣者也。以道之精氣布之簡墨,會物之精氣以却邪僞,輔助正眞;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持劫運,安鎮五方。然此符本於結空,太眞仰寫天文,分置方位,區別圖象,符書之異。符者,通取雲物星辰之勢;書者,別析音句詮量之旨;圖者,畫取靈變之狀。然符中有書,參似圖象;書中有圖,形聲並用。故有八體六文,更相發顯。

八顯
  八顯者,一曰天書,八會是也;二曰神書,雲篆是也;三曰地書,龍鳳之像也;四曰內書,龜龍魚鳥所吐者也;五曰外書,鱗甲毛羽所載也;六曰鬼書,雜體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曰中夏書,草藝雲篆是也;八曰戎夷書,類於昆蟲者也。此六文八體,或今字同古,或古字同今,符彩交加,共成一法,合爲一用,故同異無定也。此依宋法師所說,未見正文。而三洞經中符有字者,如《古文尚書》中有古字,與今同者耳。

天書
  《諸天內音經》云:忽有天書,字方一丈,自然見空。其上文彩煥爛,八角垂芒,精光亂眼,不可得看。天眞皇人曰:斯文尊妙,不譬於常,是故開大有之始,而閉天光明,以寶其道而尊其文。其字宛奧,非凡書之體,蓋貴其妙象而隱其至眞也。

[晉]陶弘景《眞誥》卷一 運象篇第一:

  紫微王夫人曰:今請陳爲書之本始也。
  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交,別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羣方飛天之書,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也。
  其後逮二皇之世,演八會之文,爲龍鳳之章,拘省雲篆之迹,以爲順形梵書,分破二道,壞眞從易,配別本支,乃爲六十四種之書也,遂播之于三十六天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類,異而用之,音典雖均,蔚跡隔異矣。校而論之:
  八會之書,是書之至眞,建文章之祖也;
  雲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書之始也。
  今三元八會之書,皇上太極高眞清仙之所用也;
  雲篆明光之章,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
  爾乃見華季之世,生造亂眞,共作巧末,趣徑下書,皆流尸濁文,淫僻之字,捨本效假,是囂穢死迹耳。
  夫眞仙之人,曷爲棄本領之文迹,手畫淫亂之下字耶?夫得爲眞人者,事事皆盡得眞也,奚獨於凡末之麤術,淫浮之弊作,而當守之而不改,玩之而不遷乎?
  夫人在世,先有能書善爲事者,得眞仙之日,外書之變亦忽然隨身而自反矣,眞事皆邇者不復廢。今已得之濁書,方又受學於上文,而後重知眞書者也。鬼道亦然,但書字有小乖違耳。
  且以靈筆眞手,初不敢下交於肉人,雖時當有得道之人,而身未超世者,亦故不敢下手陳書墨,以顯示於字迹也。
  至乃符文神藻,所求所佩者,自復始來而作耳,所以爾者,世人固不能了其端緒,又使吾等不有隱諱耳,冥中自相參解矣,內外自相關矣。   

《淮南子》本經第八:

  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   

[唐]道書《法苑珠林》遊學部第八 召師部第二:

  夫神理無聲,因言辭以寫意。言辭無跡,緣文字以圖音。
  故字爲言蹄,言爲理筌,音義合符,不可偏失。
  是以文字應用,彌綸宇宙,雖跡繫翰墨,而理契乎神。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
  長名曰梵,其書右行。
  次曰佉盧,其書左行。
  少者蒼頡,其書下行。
  梵、佉盧居於天竺,黃史蒼頡在於中夏。
  梵、佉取法於淨天,蒼頡因華於鳥跡。
  文書誠異,傳理則同矣。

唐 張懷瓘 書斷

○古文

  案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爲字,是曰「古文」,《孝經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仿象」是也。夫文字者,總而爲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爲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得之自然,備其文理。象形之屬,則謂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聲、會意之屬,則謂之字。字者,言孳乳濅多也。題之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舒也,著也,記也。著明萬事,記往知來。名言諸無,宰制群有。何幽不貫,何往不經?實可謂事簡而應博,豈人力哉!《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夫至德之道,化其性於未然之前;結繩之教,懲其罪於已然之後。故大道衰而有書,利害萌而有契。契爲信不足,書爲言立徵。書契者,決斷萬事也。凡文書相約束皆曰契。契亦誓也,諸侯約信曰誓。故《春秋傳》曰:「王叔氏不能舉其契。」是知契者,書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濫觴,君臣之大約也。亦謂刻木剖而分之,君執其左,臣執其右,即昔之銅虎竹使,今之銅魚,並契之遺像也。皇甫謐曰:「黃帝史蒼頡造文字,記言行,策藏之,名曰書契。」故知黃帝導其源,堯、舜揚其波,是有虞、夏、商、周之書,神化典謨,垂範萬世。及周公相成王,申明禮樂,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節,又造《爾雅》,宣尼、卜商,增益潤色,釋言暢物,略盡訓詁。及秦用小篆,焚燒先典,古文絕矣。漢文帝時,秦博士伏勝獻《古文尚書》,時又有魏文侯樂人竇公,年二百八十歲,獻古文《樂書》一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樂》章也。及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壁內石函中得《孝經》、《尚書》等經。宣帝時,河內女子壞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晉咸寧五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安釐王冢,得冊書千餘萬言,或寫《春秋經傳》、《易經》、《論語》、《夏書》、《周書》、《瑣語》、《大歷》、《梁丘藏》、《穆天子傳》、及《魏史》至安釐王二十年,其書隨世變易,已成數體。其《周書》論楚事者最妙,於是古文備矣。甄酆刪定舊文,制爲六書,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書爲正。周幽王時,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書中多有是也。滕公冢內得石銘,人無識者,惟叔孫通云:「此古文科斗書也。」科斗者,即上古之別名也。
  (衛恆《古文贊》云:「黃帝之史,沮誦、蒼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法立制。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中正循檢,矩折規旋。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淼爾下隤,若雨墜於天。信黃唐之遺跡,爲六藝之範先。篆籀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玄。」)
  蒼頡,即古文之祖也。
  贊曰:「邈邈蒼公,軒轅之始。創製文字,代彼繩理。粲若星辰,鬱爲綱紀。千齡萬類,如掌斯視。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靈篇,自兹而起。」 

○大篆

  案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爲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甄酆定六書,三曰篆書;八體書法,一曰大篆。又《漢書·藝文志》云:「史籀十五篇。」並此也。以史官製之,用以教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秦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書。又漢元帝、王遵、嚴延年並工史書是也。秦焚書,惟《易》與《史篇》得全。《呂氏春秋》云「蒼頡造大篆」,非也。若蒼頡造大篆,則置古文何地?所謂籀、篆,蓋其子孫是也。
  (蔡邕《大篆贊》云:「體有大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放尾,長翅短身。延頸負翼,狀似淩雲。」)
  史籀,即大篆之祖也。
  贊曰:「古文玄胤,太史神書。千類萬象,或龍或魚。何詞不錄,何物不儲?懌思通理,從心所如。如彼江海,大波洪濤。如彼音樂,干戚羽旄。」 

○籀文

  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甄酆定六書,二曰奇字是也。其跡有《石鼓文》存焉,蓋諷宣王畋獵之所作,今在陳倉。李斯小篆,兼采其意。
  史籀,即籀文之祖也。
  贊曰:「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蒼頡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稱書,遺跡石鼓。」 

○小篆

  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幷六國,斯時爲廷尉,乃奏罷不合秦文者,於是天下行之。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爲不易之法。其銘題鐘鼎,乃作符印,至今用焉。則《離》之六二「黃離元吉,得中道也。」斯雖草創,遂造其極矣。
  (蔡邕《小篆贊》云:「龜文斜列,櫛比龍鱗。隤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縕。若絕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遠而望之,象鴻鵠群游,絡繹遷延。研桑不能數其詰曲,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垂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摛華艷於紈素,爲六藝之範先也。」)
  李斯,即小篆之祖也。
  贊曰:「李君創法,神慮精微。鐵爲肢體,虯作驂騑。江海淼漫,山嶽巍巍。長風萬里,鸞鳳于飛。」 

○八分

  案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蕭子良云:「靈帝時,王次仲飾隸爲八分。」二家俱言後漢,而兩帝不同。且靈帝之前,工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廣,殊非隸書。既言古書,豈得稱隸?若驗方廣,則篆、籀有之。變古爲方,不知其謂也。案《序仙記》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異志,少年入學,屢有靈奇。年未弱冠,變蒼頡書爲今隸書。始皇時官務煩多,得次仲文簡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徵不至,始皇大怒,制檻車送之,於道化爲大鳥,出在檻外,翻然長引,至於西山,落二翮於山上,今爲大翮小翮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又魏《土地記》云:「沮陽縣城東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又楊固《北都賦》云:「王次仲匿術於秦皇,落雙翮而沖天。」案數家之言,明次仲是秦人,既變蒼頡書,即非效程邈隸也。案蔡邕《勸學篇》「上谷王次仲初變古形」是也。始皇之世,出其數書,小篆古形,猶存其半。八分已減小篆之半,隸又減八分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隸不能生八分矣。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後世以爲楷式。」或云:「後漢亦有王次仲,爲上谷太守,非上谷人。」又楷隸初制,大範幾同,故後人惑之,學者務之,蓋其歲深,漸若八字分散,又名之爲八分。時人用寫篇章,或寫法令,亦謂之章程書,故梁鵠云「鍾繇善章程書」是也。夫人才智有所偏工,取其長而捨其短。諺曰:「韓詩鄭易掛著壁。」且二王八分,即掛壁之類,唯蔡伯喈乃造其極焉。
  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
  贊曰:「仙客遺範,靈姿秀出。奮研揚波,金相玉質。龍騰虎踞兮勢非一,交戟橫戈兮氣雄逸,楷之爲妙兮備華實。」 

○隸書

  案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爲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繫雲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而爲隸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爲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難成,乃用隸字,以爲隸人佐書,故名隸書。蔡邕《聖皇篇》云:「程邈刪古立隸文。」甄酆六書,其四曰佐書是也。秦造隸書,以赴急速,爲官司刑獄用之,餘尚用小篆焉。漢亦因循,至和帝時,賈魴撰《滂喜篇》,以《蒼頡》爲上篇,《訓纂》爲中篇,《滂喜》爲下篇,所謂《三蒼》也,皆用隸字寫之,隸法由兹而廣。酈道元《水經》曰:「臨淄人發古冢,得銅棺,前版外隱起爲字,言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餘同今隸書,證知隸字出古,非始於秦時。」若爾,則隸法當先於大篆矣。案胡公者,齊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計一百餘年,當周穆王時也。又二百餘歲,至宣王之朝,大篆出矣。又五百餘載,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應隸書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書籍共傳,酈道元之說未可憑也。案八分則小篆之捷,隸亦八分之捷。漢陳遵字孟公,京兆杜陵人,哀帝之世,爲河南太守,善隸書,與人尺牘,主皆藏之以爲榮,此其創開隸書之善也。爾後鍾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極焉。
  (蔡邕《隸書勢》曰:「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兹簡易。修短相副,異體同勢。煥若星陳,鬱若雲布。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虡設張,庭燎飛煙;似崇臺重宇,層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成公綏《隸書勢》曰:「蟲篆既繁,草藁近僞。適之中庸,莫尚於隸。」)
  程邈,即隸書之祖也。
  贊曰:「隸合文質,程君是先。乃備風雅,如聆管弦。長毫秋勁,素體霜妍。摧鋒斂折,落點星懸。乍發紅焰,旋凝紫煙。金芝瓊草,萬世芳傳。」 

○章草 

  案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衛恆、李誕並云:「漢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誰。」蕭子良云:「章草者,漢齊相杜操始變藁法。」非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粗書之。漢俗簡墮,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㮣,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創之義,謂之「草書」,惟君長告令臣下則可。後漢北海敬王劉穆善草書,光武器之。明帝爲太子,尤見親幸,甚愛其法。及穆臨病,明帝令爲草書尺牘十餘首,此其創開草書之善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惟張伯英造其極焉。韋誕云:「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畫微瘦,惟劉氏之法,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巧,可謂草聖,超然絕後,獨步無雙。」
  (崔瑗《草書勢》云:「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章草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周旋卒迫。兼功併用,愛日省力。絕險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望之若崎。鸞企鳥峙,志意飛移。狡獸暴駭,將奔未馳。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生奇。螣蛇赴穴,頭沒尾垂。機要微妙,臨時從宜。」)
  懷瓘案: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爲今草,加其流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爲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若懸猿飲澗之象,鉤鎖連環之狀。神化自若,變態不窮。呼史游草爲章,因張伯英草而謂也。亦猶篆周宣王時作,及有秦篆,分別而有大小之名。魏晉之時,名流君子,一㮣呼爲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杜度在史游後一百餘年,即解散隸體,明是史游創焉。
  史游,即章草之祖也。
  贊曰:「史游製草,始務急就。婉若回鸞,攖如舞袖。遲回縑簡,勢欲飛透。敷華垂實,尺牘尤奇。幷功惜日,學者爲宜。」 

○行書

  案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僞,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王愔云:「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昔鍾元常善行狎書。」是也。爾後王羲之、獻之,並造其極焉。獻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頓異眞體。合窮僞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藁行之間,於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體。」觀其騰煙煬火,則迴祿喪精;覆海傾河,則玄冥失馭。天假其魄,非學之功。若逸氣縱橫,則羲謝於獻;若簪裾禮樂,則獻不繼羲。雖諸家之法悉殊,而子敬最爲遒拔。夫古今人民,狀貌各異,此皆自然妙有,萬物莫比。惟書之不同,可庶幾也。故得之者先稟於天然,次資於功用;而善學者乃學之於造化,異類而求之。固不取乎似本,而各挺之自然。
  (王珉《行書狀》云:「邈乎嵩岱之峻極,爛若列宿之麗天。偉字挺特,奇書秀出。揚波騁藝,餘好宏逸。虎踞鳳跱,龍伸蠖屈。資胡氏之壯傑,兼鍾公之精密。總二妙之所長,盡眾美乎文質。詳覽字體,究尋筆跡。粲乎偉乎,如圭如璧。宛若盤螭之仰勢,翼若翔鸞之舒翮。或乃放手飛筆,雨下風馳。綺靡婉娩,縱橫流離。」)
  劉德昇,即行書之祖也。
  贊曰:「非草非眞,發揮柔翰。星斂光芒,雲虹照爛。鸞鶴嬋娟,風行雨散。劉子濫觴,鍾胡瀰漫。」 

○飛白

  案飛白者,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並云:「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徑丈,字宜輕微不滿,名爲飛白。」王僧虔云:「飛白,八分之輕者。」雖有此說,不言起由。按漢靈帝熹平年詔蔡邕作《聖皇篇》,篇成,詣鴻都門上,時方修飾鴻都門,伯喈待詔門下,見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悅焉,歸而爲飛白之書。漢末魏初,並以題署宮閣。其體有二,創法於八分,窮微於小篆,自非蔡公設妙,豈能詣此?可謂勝寄冥通,縹眇神仙之事也。張芝草書,得易簡流速之極;蔡邕飛白,得華艷飄蕩之極。字之逸越,不復過此二途。邇後羲之、獻之,並造其極,其爲狀也,輪囷蕭索,則《虞頌》以嘉氣非雲;離會飄流,則《曹風》以麻衣似雪:盡能窮其神妙也。衛恆祖述飛白,而造散隸之書,開張隸體,微露其白,拘束於飛白,蕭灑於隸書,處其季孟之間也。
  (劉彥祖《飛曰贊》云:「蒼頡觀鳥,悟跡興文。名繁類殊,有革有因。世絕常妙,索草鍾眞。爰有飛白,貌艷藝珍。若乃較析毫芒,纖微和惠。素翰冰鮮,蘭墨電制。直準箭飛,屈擬蠖勢。」)
  梁武帝謂蕭子云言:「頃見王獻之書,白而不飛,卿書飛而不白,可斟酌爲之,令得其衷。」子云乃以篆文爲之,雅合帝意。既括鏃而藉羽,則望遠而益深。雖創法於八分,實窮微於小篆。其後歐陽詢得之。
  蔡伯喈,即飛白之祖也。
  贊曰:「妙哉飛白,祖自八分。有美君子,潤色斯文。絲縈箭激,電繞雪雰。淺如流霧,濃若屯雲。舉眾仙之奕奕,舞群鶴之紛紛。誰其覃思,於戲蔡君。」

○草書

  案草書者,後漢征士張伯英之所造也。梁武帝《草書狀》曰:「蔡邕云:昔秦之時,諸侯爭長,簡檄相傳,望烽走驛。以篆隸之難,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是也。餘疑不然。創製之始,其閒者鮮,且此書之約略,既是蒼黃之世,何粗魯而能識之?」又云:「杜氏之變隸,亦由程氏之改篆。其先出自杜氏,以張爲祖,以衛爲父,索爲伯叔,二王爲兄弟,薄爲庶息,羊爲僕隸者。」懷瓘以爲諸侯爭長之日,則小篆及楷隸未生,何但於草?蔡公不宜至此,誠恐後誣。案杜度漢章帝時人,元帝朝史游已作草,又評羊薄等,未曰知書也。歐陽詢與楊駙馬書章草《千文》,批後云:「張芝草聖,皇象八絕。並是章草,西晉悉然。迨乎東晉,王逸少與從弟洽變章草爲今草,韻媚宛轉,大行於世,章草幾將絕矣。」懷瓘案,右軍之前,能今草者不可勝數,諸君之說,一何孟浪。欲杜眾口,亦猶躡履減跡,扣鍾銷音也。又王愔云:「藁書者,若草非草,草行之際者。」非也。案藁亦草也,因草呼藁,正如眞正書寫而又塗改,亦謂之草藁,豈必草行之際,謂之草者。蓋取諸渾沌,天造草昧之意也,變而爲本法此也。故孔子曰「裨諶草創之」是也。楚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藁未成,上官氏見欲奪之。又董仲舒欲言災異,草藁未上,主父偃竊而奏之,並是也。如淳曰:「所作起草爲藁。」姚察曰:「草猶麤也,麤書爲本曰『藁』。」蓋草書之文,祖出於此;草書之先,因於起草。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寔父子繼能,羅暉、趙襲亦法此藝。襲與張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然伯英學崔、杜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前行之末,世稱一筆書者起自張伯英,即此也。實亦約文該思,應指宣言,列缺施鞭,飛廉縱轡也。伯英雖始草創,遂造其極。
  (索靖《草書狀》云:「聖皇御世,隨時之宜。蒼頡既工,書契是爲。損之草隸,以崇簡易。草書之狀也,宛若銀鉤,飄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復安。於是多才之英,篤藝之彥。役心精微,躭思文憲。守道兼權,觸類生變。離析八體,靡形不判。聘辭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厲,溢越流漫。著絕藝於紈素,垂百代之殊觀。」)
  張伯英,即草書之祖也。 
  贊曰:「草法簡略,省繁錄微。譯言宣事,如矢應機。霆不暇發,電不及飛。徵士已沒,道愈光輝。明神在享,其靈有歇。斯藝漫流,終古無絕。」 

  論曰:夫卦象所以陰騭其理,文字所以宣載其能。卦則渾天地之竊冥,祕鬼神之變化;文能以發揮其道,幽贊其功。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萬物之根。眾學分鑣,馳騖不息。或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也。固須原心反本,無漫學焉。今欲稽其濫觴,不可遵諸子之非,棄聖人之是。 
  故知文字之作,確乎權輿,十體相沿,牙明創革,萬事皆始自微漸,至於昭著。《春秋》則寒暑之濫觴,爻畫則文字之兆朕。其十體內或先有萌牙,今取其昭彰者爲始祖。夫道之將興,自然玄應。前聖後聖,合矩同規。雖千萬年,至理斯會。天或垂範,或授聖哲,必然而出,不在考其甲之與乙耶!案道家相傳,則有天皇、地皇、人皇之書,各數百言,其文猶在,像如符印,而不傳其音指。審爾則八卦已爲雲孫矣,況古文乎!且戎狄異音各貌,會於文字,其指不殊。禽獸之情,悉應若是,觀其趣向,不遠於人,其有知方來,辨音節,非智能而及,復何所學哉!則知凡庶之流,有如草木鳥獸之類,或蘊文章,又霹靂之下,乃時有字。或錫貺之瑞,往往銘題。以古書考之,皆可識也,夫豈學之於人乎!又詳釋典,或沙劫已前,或他方怪俗,雲爲事況,與即意無殊。是知天之妙道,施於萬類一也,但所感有淺深耳,豈必在乎羲、軒、周、孔將釋、老之教乎!況論篆、籀將草、隸之後先乎!縷而分之則如彼,總而言之其若此也。
  

雲篆度人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无量度人上品妙經

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迴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眞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眞人,无鞅數眾,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无浮翳,四炁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无復高下。土皆作碧玉,无有異色。眾眞侍座。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獅子之上。
說經一徧,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說經二徧,盲者目明。
說經三徧,喑者能言。
說經四徧,跛痾積逮,皆能起行。
說經五徧,久病痼疾,一時復形。
說經六徧,髮白返黑,齒落更生。
說經七徧,老者返壯,少者皆強。
說經八徧,婦人懷姙,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說經九徧,地藏發泄,金玉露形。
說經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咸得長生。

道言:是時,元始天尊,
說經一徧,東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二徧,南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三徧,西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四徧,北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五徧,東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六徧,東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七徧,西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八徧,西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九徧,上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十徧,下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十徧周竟,十方无極天眞大神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皈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无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眞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眞人、十方无極至眞大神、无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无復欹陷。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眾眞監度,以授於我。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儵歘之間,寂无遺響。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无有中傷。傾土歸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𡜍。言无華綺,口无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志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上聖已成眞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誦之十過,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山嶽藏雲,日月停景,璇璣不行,群魔束形,鬼精滅爽,迴尸起死,白骨成人。至學之士,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魔精喪眼,鬼妖滅爽,濟度垂死,絕而得生。所以爾者,學士穢炁未消,體未洞眞,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縛魔靈,但却死而已,不能更生。輕誦此章,身則被殃。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灾不干,神明護門。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无量,爲萬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難可勝。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宮,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爲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闕,遊宴玉京也。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此經微妙,普度无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齎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爲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爲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長爲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爲九宮眞人。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昇上清。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炁之中,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呪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關啓所言,今日吉慶,長齋清堂,修行至經,无量度人,臣及甲乙轉經受生,願所啓上徹,徑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畢,引炁三十二過,東向誦經。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經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上品妙首,十迴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
混洞赤文,无无上眞。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開明三景,是爲天根。上无復祖,唯道爲身。
五丈開廓,普殖神靈。无文不光,无文不明。
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
是爲大梵,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
上極无上,大羅玉清。渺渺劫仞,若亡若存。
三華離便,大有妙庭。金闕玉房,森羅淨霐。
大行梵炁,周迴十方。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極長生之君。
中有度世司馬大神。中有好生韓君丈人。
中有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筭度厄尊神。
迴骸起死,无量度人。今日校錄,諸天臨軒。
東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南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北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東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東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上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下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十方至眞,飛天神王。長生度世,无量大神。
並乘飛雲,丹輿綠輦。羽蓋瓊輪,驂駕朱鳳。
五色玄龍,建九色之節。十絕靈旛,前嘯九鳳。
齊唱後吹,八鸞同鳴。獅子白鶴,嘯歌邕邕。
五老啓途,群仙翼轅。億乘萬騎,浮空而來。
傾光迴駕,監眞度生。諸天丞相,南昌上宮。
韓司主錄,監生大神。執籙把籍,齊到帝前。
隨所應度,嚴校諸天。普告三界,无極神鄉。
泉曲之府,北都羅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
上解祖考,億劫種親。疾除罪簿,落滅惡根。
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時刻昇遷。
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
死魂受鍊,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長存。
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
超淩三界,逍遙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眞,无色之境。梵行。

東方八天
太皇黃曾天,帝鬱繿玉明。
太明玉完天,帝須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齊京。
玄胎平育天,帝劉度內鮮。
元明文舉天,帝醜法輪。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
虛无越衡天,帝正定光。
太極濛翳天,帝曲育九昌。

南方八天
赤明和陽天,帝理禁上眞。
玄明恭華天,帝空謠醜音。
曜明宗飄天,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辯。
虛明堂曜天,帝阿𨚧婁生。
觀明端靖天,帝鬱密羅千。
玄明恭慶天,帝龍羅菩提。
太煥極瑤天,帝宛黎无延。

西方八天
元載孔升天,帝開眞定光。
太安皇崖天,帝婆婁阿貪。
顯定極風天,帝招眞童。
始皇孝芒天,帝薩羅婁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閔巴狂。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上揲阮樂天,帝勃勃監。
无極曇誓天,帝飄弩穹隆。

北方八天
皓庭霄度天,帝慧覺昏。
淵通元洞天,帝梵行觀生。
太文翰寵妙成天,帝那育醜瑛。
太素秀樂禁上天,帝龍羅覺長。
太虛无上常融天,帝總監鬼神。
太釋玉隆騰勝天,帝眇眇行元。
龍變梵度天,帝運上玄玄。
太極平育賈奕天,帝大擇法門。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諸天隱韻,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九和十合,變化上清。无量之奧,深不可詳。敷落神眞,普度天人。今日欣慶,受度歷關。諸天請滅三惡,斬絕地根。飛度五戶,名列太玄。魔王監舉,无拘天門。東斗主筭,西斗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總監眾靈。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炁,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神公受命,普掃不祥。八威吐毒,猛馬四張。天丁前驅,大帥仗旛。擲火萬里,流鈴八衝。敢有干試,拒遏上眞。金鉞前戮,巨天後刑。屠割鬼爽,風火无停。千千截首,萬萬翦形。魔无干犯,鬼无妖精。三官北酆,明檢鬼營。不得容隱,金馬驛呈。普告无窮,萬神咸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曆,龍漢延康。渺渺億劫,混沌之中。上无復色,下无復淵。風澤洞虛,金剛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極无窮。溟涬大梵,遼廓无光。赤明開圖,運度自然。元始安鎮,敷落五篇。赤書玉字,八威龍文。保制劫運,使天長存。梵炁彌羅,萬範開張。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无色,周迴十方。旋斗歷箕,迴度五常。三十五分,總炁上玄。八景冥合,炁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眞。汎景太霞,嘯詠洞章。金眞朗郁,流響雲營。玉音攝炁,靈風聚煙。紫虛鬱秀,輔翼萬仙。千和萬合,自然成眞。眞中有神,長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乙司命,桃康合延。執符把籙,保命生根。上遊上清,出入華房。八冥之內,細微之中。下鎮人身,泥丸絳宮。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十轉迴靈,萬炁齊仙。仙道貴生,无量度人。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聞諸天。諸天之上,各有生門。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眞。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樂兮,當人生門。仙道貴生,鬼道貴終。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
但欲遏人筭,斷絕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落落高張,明炁四騫。梵行諸天,周迴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萬徧成仙。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渺莽,穢氣氛氛。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龍漢蕩蕩,何能別眞。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故爲歌音。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曰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无色根,雲層峩峩。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統承玄都。有過我界,身入玉虛。我位上王,匡御眾魔。
空中萬變,穢炁紛葩。保眞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難固,鬼道易邪。
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仙道貴實,人道貴華。
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我當復柰何。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誦之百徧,名度南宮。誦之千徧,魔王保迎。萬徧道備,飛升太空。過度三界,位登仙公。有聞靈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衛送迎,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七祖升遷,永離鬼官,魂度朱陵,受鍊更生,是謂无量,普度无窮。有祕上天文,諸天所共崇。泄慢墮地獄,禍及七祖翁。

道言:此二章並是諸天上帝,及至靈魔王隱祕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言无韻麗,曲无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上天所寶,祕於玄都,紫微上宮,依玄科,四萬劫一傳,若有至人,齎金寶質,心依舊格,告盟十天,然後而付焉。

道言: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凡有此災,同炁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十徧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无量之文,普度无窮。

道言: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充,運應滅度,身經太陰,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爲其行香,誦經十過,以度尸形如法,魂神徑上南宮,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經。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夫戒齋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道言:凡有是經,能爲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災之日,發心修齋,燒香誦經十過,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剋得爲聖君金闕之臣。諸天記人功過,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舉爾身。得道者,乃當洞明至言也。


諸天中大梵隱語无量音道君譔

元始靈書中篇

東方八天
亶婁阿薈,无惒觀音。須延明首,法攬菩曇。
稼那阿奕,忽訶流吟。華都曲麗,鮮菩育臻。
答落大梵,散煙慶雲。飛灑玉都,明魔上門。
无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陀龍羅,四象吁員。

南方八天
南閻洞浮,玉眸詵詵。梵形落空,九靈推前。
凙𠗂菩臺,綠羅大千。眇莽九醜,韶謠緣邅。
雲上九都,飛生自騫。那育郁馥,摩羅法輪。
霐持无鏡,攬姿運容。馥朗廓奕,神纓自宮。

西方八天
刀利禪猷,婆泥咎通。宛藪滌色,太眇之堂。
流羅梵萌,景蔚蕭嵎。易邈无寂,宛首少都。
阿繿郁竺,華漠延由。九開自辯,阿那品首。
无量扶蓋,浮羅合神。玉誕長桑,柏空度仙。

北方八天
玃无自育,九日導乾。坤母東覆,形攝上玄。
陀羅育邈,眇炁合雲。飛天大醜,總監上天。
沙陀劫量,龍漢瑛鮮。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惡奕无品,洞妙自眞。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道言:此諸天中,大梵隱語,无量之音,舊文字皆廣長一丈。天眞皇人,昔書其文,以爲正音。有知其音,能齋而誦之者,諸天皆遣飛天神王下觀其身,書其功勤,上奏諸天,萬神朝禮,地祇侍門,大勳魔王,保舉上仙,道備剋得,遊行三界,升入金門。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眞自然之音也,故誦之,致飛天下觀,上帝遙唱,萬神朝禮,三界侍軒,群妖束首,鬼精自亡,琳琅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穢,地无妖塵,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白雲深處人家 Home in Mists
Digital Arch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Daoism)
No Rights Reserved. All free of charge. 版權不保留,免費共享
千古蓬頭跣足,一生伏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白玉蟾自贊
松篁鬱鬱冬猶秀,桃李紛紛春漸迷。識破邯鄲塵世夢,白雲深處可幽棲。——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