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藏 道家部 老子卷


無求備齋列子集成
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目錄
無求備齋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
子藏 道家部 莊子卷(全162冊)
子藏 道家部 列子卷(全26冊)
子藏 道家部 文子卷  (全八冊)
子藏 道家部 鬻子卷  (全二冊)
子藏 道家部 亢倉子卷(全二冊)
子藏 道家部 關尹子卷(全九冊)
子藏 道家部 子華子卷(全四冊)
子藏 道家部 鶡冠子卷(全六冊)

書名:《子藏 道家部 老子卷》(全120冊)
編纂:方勇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ISBN:978-7-5013-6428-2
定價:¥72000.00
規格:精装 正16開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書目文獻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全120冊)收録目前所知有關《老子》之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等四百五十七種。本書將版本的遴選放在編纂工作的首位。如民國間上海涵芬樓影印北京白雲觀所藏明正統《道藏》本刪掉了衆多扉畫與印章,影響到其版刻價值,本書直接以北京白雲觀原藏梵夾裝明正統《道藏》本爲底本,還原其真實面貌。本書還注重名人批校本與孤本的收録。本書的出版,必將有力地推動《老子》的研究。

前言 | 陳鼓應



《子藏 道家部 老子卷》是《子藏》叢書中最重要的結集之一,本卷共收書四百五十六種,包括今天所知的《老子》白文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整合成精裝十六開一百二十册,集《老子》各種版本及研究資料之大成。



老子,春秋末年人。關於其事迹,已不可考。《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爲老子作了一個四百多字的傳記,這篇傳記的後半部分記載了一些傳説,這些傳説在“莫知所終”的托言下,更是撲朔迷離。從司馬遷使用“或曰”“云”“蓋”“或言”“莫知其然否”等字示存疑的態度,也可以推知早在漢初,有關老子的具體事迹已無法確定。

《老子》一書爲老聃所作,成書年代要早於《論語》。在先秦典籍中,《尹文子》《莊子》《列子》《戰國策》《韓非子》《呂氏春秋》無不引述《老子》,可見各家都曾明確地看到《老子》其書。我們認爲,《老子》應是一本專著而非纂輯之作。這本書前後理論一貫,層層推出,成一家之言(張岱年持此説)。書中有作者自稱的“我”和“吾”,没有一處自稱“老子曰”或“老聃曰”,這也可以證明是老聃自著。因此無論從文體或思想内容一貫性來看,都説明這本書很可能是出於一人之手。當然,有些字句爲其弟子或後學所附加,亦有可能。

《老子》傳本情况較爲複雜。雕版印刷産生之前,有竹簡、帛書、敦煌寫本、碑刻等形制。自宋代雕版印刷盛行以來,歷代刻本也層出不窮。河上公章句本出現之前,《老子》一書結構多變,在不同的出土文獻中多有印證。河上公八十一章本出現後,《老子》一書結構在流通層面趨於定型。今以竹簡、帛書、寫本、碑刻、傳世本爲序,對《老子》傳本略加梳理。

竹簡本。一九九三年,湖北荆門郭店村戰國楚墓出土三組《老子》摘抄本,爲現存年代最爲久遠的文本。郭店楚墓簡整理者彭浩先生根據竹簡形制及長短之不同,將多種簡文《老子》分成甲、乙、丙三組,這三組《老子》摘抄本字數約當今本三分之一,章次安排也與今本大不相同,但文字内容基本一致。三組簡文抄寫内容上各不相複,僅有一節相應於通行本六十四章的下段文字重出於甲、丙組中。兩相對比,丙組文句與馬王堆帛書本及通行本接近。

北京大學於二〇〇九年入藏一批竹簡《老子》,來源不明。整理者推測,抄寫時間晚於銀雀山漢簡,可能到武帝前期。竹書《老子》在體例上爲先《德》而後《道》,并出現了《老子上經》《老子下經》等篇題,每章前有分章符。

帛書本。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一大批帛書,其中包含帛書《老子》甲、乙本。甲本時代略早,字體近於篆文,不避漢高祖劉邦諱,當爲秦漢之際抄本;乙本爲隸書,所據底本與甲本相同,僅避劉邦諱,當抄寫於西漢初。該版本是《德》在前,《道》在後,部分行文也與通行本不同。

寫本。《老子》寫本衆多,主要爲六朝及唐人寫本,多存於敦煌文獻中。另,北齊武平五年(五七四),項羽妾墓出土《老子》抄本,其時代與帛書甲本相當。唐人傅奕校訂其本,成《道德經古本篇》一書傳世。《道德經古本篇》比其他版本保存了較多古句,但因古冢出土時已有殘損,而傅奕以傳世本校訂,因此該書體例也是先《道》而後《德》,經文已非原貌。後南宋范應元獲古本《老子》一種,來源不詳。他參照傅奕本和先秦兩漢諸家引文,編成《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一書,體例上仍是《道》前《德》後,但保留了許多古本内容。

碑刻本。今所見最早《老子》碑刻爲唐景龍二年(七○八)易州龍興觀碑,王重民《老子考》後所附《道德經碑幢略目》收録《老子》碑刻二十二種,多爲唐宋時所刻,其中有白文本也有注本。白文本如唐景福二年(八九三)碑等,注本有唐玄宗和宋徽宗二家《道德經注》等。

傳世本。傳世本《老子》中以刻本居多,但也不乏後人抄録之本。若依時代劃分,《老子》傳本大致可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唐及唐前傳本情况。《韓非子》中《解老》《喻老》篇爲今所見較早的傳世著作,其所據本之體例已無從考證。漢成帝時,嚴遵著《道德真經指歸》十三卷,體例上先《德》後《道》,分爲七十二章。此書傳至明代已失其半,藏書家胡震亨所得僅六卷,即《論德篇》,刻入《秘册彙函》,明正統《道藏》、清乾隆《四庫全書》皆有收録。漢代又有《老子》河上公章句本,其書《道》前《德》後,分爲八十一章;魏晋時有《老子》王弼注本,體例與河上公本大體相同,文字略异。在多種通行本中,河上公本、王弼本影響最大,後世傳本多淵源於此。今存唐人寫本多存於敦煌文獻中,此不贅述。

宋刊本。分别爲:龔士卨刊《纂圖互注》本建安虞氏刊河上公章句本宋麻沙劉氏刻音注河上公章句本及范應元撰《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本(後兩種爲傅增湘舊藏),這是已知存世最早的《老子》傳世刻本。此外,莫友芝曾據《纂圖互注》南宋巾箱本影抄,亦可看作是宋本中别傳之本。

元明刊本。元刊本基本上沿襲宋本,如龔士卨《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林希逸《老子鬳齋口義》等。明代刊印《老子》之書最多,尤以明正統《道藏》爲代表。

宋、金、元時期多種著述均賴《道藏》保存下來,如宋陳象古《道德真經解》、宋邵若愚《道德真經直解》、金時雍《道德真經全解》、金寇才質《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元鄧錡《道德真經三解》、元劉惟永《道德真經集義大旨》、元張嗣成《太上道德真經章句訓頌》等。此外明弘治、正德、嘉靖、萬曆間所刊之本不計其數。除完整的《老子》白文本及其注解本之外,有關《老子》的選本在明代也流通較廣,如陳仁錫《諸子奇賞》、沈津《百家類纂》、陳深《諸子品節》、蓀園《諸子十五種》等均有收錄。如此衆多之傳本與選本,足見明代老子學之發達。

清代刊本。清代學術受乾嘉學派影響,有關《老子》的著述多以考證校訂爲主,這也就决定了清代《老子》研究著作主要側重小學的特點,因此於文獻學意義重大。如《道德經》徐大椿注本、盧文弨《老子音義考證》、黄文蓮《道德經訂注》、畢沅《道德經考異》等。

民國刊本。民國時期的《老子》相關著述也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受西學思潮影響,《老子》印本大多用新式標點符號加以整理,注釋也側重於簡單的解釋,如《老子》許嘯天注本、葉玉麟《白話譯解老子道德經》等。此外,於哲理層面研究《老子》義理的著作也是這一時期的一大亮點。如陸世鴻《老子現代語解》、金聲《老子研究與政治》、吳孤鵬《老子政治學》、孫思昉《老子政治思想概論》等。



老子是中國哲學之父,中國“哲學的突破”始於老子。他是提出“世界本原”的哲學問題之第一人,也是第一位試圖解答宇宙生成以及萬物變動歷程等哲學問題者。他的道論爲本體界和現象界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統的理論説明。此外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如辯證思維、整體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等等,也都發端於老子。《老子》一書也正是中國哲學的奠基之作。

《老子》哲學的理論基礎是由“道”這個觀念拓展出來的。《老子》認爲這個“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實存在的。現在我們不禁要問:世界上果真有如此這般的“道”嗎?它究竟是實際的存在呢?或者衹是概念上的存在?關於這個問題,可以直截了當地説,“道”衹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寫,都是《老子》所預設的。這個預設的“道”,若從常識的觀點來看,也許會認爲它是没有意義的。例如説“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獨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這一切都是非經驗的語句,都是外在世界無法驗證的。然而“道”的問題,却不可以把它當作經驗知識的問題來處理,它衹是一項預設,一種願望,藉以安排與解决人生的種種問題。“道”之爲一種預設,猶如政治學上預設“人人生而平等”一樣,果真是人人生而平等嗎?對於這個預設的命題,我們既不能否認它,但也不能證明它。關於老子“道”的理論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從存在的觀點來處理它,衹能從設定的觀點來討論它。

如果再作進一步的瞭解,《老子》“道”的論説之開展乃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一種真實感的抒發。它試圖爲變動的事物尋求穩固的基礎,更企圖突破個體的局限,將個體從現實世界的拘泥中超拔出來,將人的精神生命不斷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與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後從宇宙的規模上來把握人的存在,來提升人的存在。

因而,《老子》的形上之“道”拉開了我們思維活動的範圍,并且將我們從爲眼前事物所執迷的鎖閉的情境中提升了一級。此外,《老子》關於宇宙創生的説法,如“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等等,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實而成爲人生準則的“道”,它對人所産生的意義就很顯然了。這一層意義的“道”,具有“自然無爲”“虛静”“柔弱”“不争”“處下”“爲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特性,從《老子》所預設的這些“道”的基本特性中,可以體會出其立説的用意。其立説的最大動機是要緩和人類社會衝突,而人類社會衝突的根源就在於掠奪者肆意擴張一己的占有欲。所以提出“無爲”“質樸”“無欲”“謙退”“不争”種種觀念,莫不是在求减損人類占有的衝動。老子所處的社會——事實上從古到今所有人類的社會,有形和無形的争奪無盡期地在進行着,而戰争的殘殺是有形争奪的事件中最慘烈的。戰争的意義令人感到惶惑,追根究底,這些屠殺的事件多半衹是爲了掠奪者的野心和意氣,而迫使多數人的生命去作無謂的犧牲。《老子》一書表現了强烈的反戰意識,其中有着偉大的人道主義思想的流露。他對人類有憐憫之心,因而提出“慈”字,要列强發揮慈心,愛養百姓而不可輕殺。在那兵禍連年的時代,在那争奪迭起的社會,老子苦口婆心,亟欲解决人類的争端。老子著書的動機是多方面的,然而從這一方面作爲出發點去瞭解,纔能把握老子立説的真正用意,并且從這點上去體認,當可知道老子仍是具有積極救世的心懷的。我們常聽人説,《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悲觀的、出世的,這完全是一種誤解。《老子》倡導“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爲主”“爲而不争”“利萬物而不争”,可見老子仍要人去“爲”,去創生,去養育,去貢獻自己的力量。事實上,他也并不反對人成就功業,衹是看到這個社會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求名、取利、争功,大家都想出風頭、占便宜、貪圖利益,無功的想争功,有功的更要居功,所以要人功業成就了,也不必去占爲己有(“功成而不有”);事情做了,也不必去争奪名位(“爲而不争”)。他還呼籲大家要拿出自己有餘的去幫助不足的人(“損有餘而補不足”),要盡自己的所能去貢獻給人類(“有餘以奉天下”)。

此外,我們應重視《老子》中的“虛静”等觀念,這是對生活上具有批評性與啓示性的觀念。“虛静”的生活,藴涵着心靈保持凝聚含藏的狀態。惟有這種心靈纔能培養出高遠的心志與真樸的氣質,也惟有這種心靈,纔能導引出深厚的創造能量。反觀現代人的生活,匆促浮華,自然難以培養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進的生活,實足以扼殺一切偉大的創造心靈。《老子》懇切地呼籲人們重視一己内在生命的培蓄,就這一個層面來説,對於現代這種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態與心理樣態,相關理念未嘗不具有深刻的意義。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學術文化産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先秦時期就形成了先哲對其進行注解研究的現象,且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司馬遷在《老莊申韓列傳》中,就爲我們勾勒了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子這樣一個老學譜系。此後宋元之際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謂:“道與世降,時有不同,注者多隨時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師之。故漢人注者爲‘漢老子’,晋人注者爲‘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爲‘唐老子’‘宋老子’。”當然元明以後,直到當代也莫不如是。且就其注解的具體傾向而言,杜道堅又説:“言清静無爲者有之,言吐納導引者有之,言性命禍福兵刑權術者有之。紛紛説鈴家自爲法。”可謂一語中的。以下擇取部分注本,稍加評介。

(一)先秦至六朝時期



韓非《解老》《喻老》在現存解釋《老子》思想的著作中,是最早的兩篇文字,見於《韓非子》書中。韓非不太重視形而上學的思維,比較重功效,它在解釋《老子》時也主要發揮了相關方面的思維。如《解老》所解釋的《老子》章節多源於德篇部分,在注解方面也注重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的闡發。《喻老》全文則用歷史故事去附會《老子》,主要是假藉《老子》引申出法術之論,都是講求駕馭陰謀的雜術,因此相關注解曲解、誤解《老子》原意的地方甚多。

嚴遵《道德經指歸》。嚴遵是漢成帝時人,《指歸》也是一本相當古老的解老之書,它將《老子》分爲七十二章,所依據的就是漢代易緯數術原則,在注解經文方面,語多乖謬,但也可窺見漢代老學的一種觀點。

河上公章句《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爲何許人、河上注本成於何時都是一個謎。在衆多的《道德經》古本中,河上公本也是流傳非常廣泛的一部,爲民間所通用。由於河上公帶着方士養生觀點注《老子》,因此在解釋方面有着文字簡明精確的特點,也有許多乖違原典的言辭。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毫無疑問,王弼的注是古注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很能掌握《老子》“自然”的主旨,扣緊了後者哲學上的幾個基本觀念,并加以闡釋。王弼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魏晋玄學家所通用的“辨名析理”。所謂“辨名”,就是分析一個名詞的意義。一個名詞有它所代表的概念,分析這些概念就是析理。王弼用這種方法不僅精確地解釋《老子》哲學的原意,并且也精闢地發揮了它的意涵。王弼的成就不僅在於注釋老學,如果我們把他的注解單獨抽出來看,可以看出他的文字自成一個系統,可説是一篇很好的哲學論文。也正因此,王弼注本一直以來都爲學者所推崇,并廣爲流傳。

(二)初唐至五代時期



傅奕《道德經古本篇》。此爲從事《老子》研究校勘的學者非常重視的一個古本,它是依據王弼本發展而來者。傅本文句後多有“矣”“也”類語詞,有許多地方可以勘正王本的誤失,它的最大貢獻也在於此。

成玄英《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該書有兩大特色:一是引《莊子》證説《老子》。《老子》和《莊子》在基本的心態與意境上是不盡相同的,《莊子》的許多觀念爲《老子》所不具有,用其來解釋《老子》,則使得《老子》有了很濃的莊子意味。二是用佛學、道教的觀念解《老子》,如此則使《老子》有了很多佛學、道教的意味。相關情况舉不勝舉。

王真《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王真是唐憲宗手下的一員大將,他寫這本書的直接對象就是他的皇帝憲宗。這本藉《道德經》來“論兵”的書,并不是主張用兵或如何去用兵,相反的却主張偃武息争。作者牢牢地抓住《老子》“不争”的思想而加以發揮,全書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濃厚的反戰思想。當然,它也把《老子》書中形而上的意味完全剔除了。

陸希聲《道德真經傳》。陸希聲認爲“老子之術本於質,質以復性”。陸氏認爲“化情復性”“以性正情”是《老子》哲學的基本動機。且認爲老子、孔子據三皇之質、五代之文,都爲救時弊,兩者相合不相悖。我們認爲,説老子和孔子他們的心懷都是救世的,這一點不錯,但并不能因着他們有相同的“救亂”之心,就將他們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混合,陸希聲對此并没有很清楚地分辨。最後,陸氏雖然以儒解《老子》,不過儒家思想的痕迹并不明顯。

(三)兩宋至元代



王安石《老子注》。王安石在該書中首次將第一章以“無”“有”斷句,在他以前的人都以“無名”“有名”“無欲”“有欲”爲讀。

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該書的特點首先是解釋扼要簡明,其次是徵引多種古文及音辯,并鑒别何種古本同於老子原作。另外此書精選王弼、河上公、陸德明、傅奕、司馬光、蘇轍等三十家注解。這是一本很有參考價值的《老子》注本,其版本尤受校勘學者所重視。

吳澄《道德真經注》。該書也對前人的一些注解進行了分析,而其自身的注解精確明晰,爲研究老學者必讀的一本好書。

(四)明代



薛蕙《老子集解》。薛蕙早年喜歡看神仙長生一類的書,後來研讀《老子》,纔發覺以前所學不過是“方士之小術”。同時又指出前人常以方士之言、道教詞句解《老》,往往穿鑿於性命之外,於是自爲集注。不過他自身也無法完全避免此弊。該書依王弼本章次順序作解,注解部分的最大特點是常在一章後面作評語,澄清前人的誤解,也常有獨見。

王道《老子億》。全書按章次作解,常藉原始儒家思想爲助説,解説尚通暢明曉。此書開篇對於“道經”“德經”的分法不表贊同,他説:“至唐玄宗改定章句,始取篇首二字爲義,以上篇言‘道’,謂之《道經》,下篇言‘德’,謂之《德經》,支離不通,殊失著書本旨。”在解説時也多有獨見之處,如注“貴大患若身”,指“當云貴身若大患”,又指三十一章爲注文混入經文。

沈一貫《老子通》。該書指出“尊老者過諛,薄老者盛貶”,并對薄老的言論加以駁正。特别對於程子和朱子對老子思想的誤解,討論得最多。

(五)清代至民國



圍繞《老子》一書校詁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如王念孫《老子雜志》、俞樾《老子平議》、陶鴻慶《讀老子札記》、劉師培《老子斠補》、馬叙倫《老子覈詁》、奚侗《老子集解》、高亨《重訂老子正詁》、蔣錫昌《老子校詁》、嚴靈峰《老子章句新編》等等,皆是代表性作品。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之選目,集古今《老子》傳本及相關研究著作之大成,尤重搜輯稀有抄本及批校本。

《老子》白文本方面,《子藏·道家部·老子卷》收録了相關的出土文獻,值得重視。又歷代的《老子》抄本、刻本、排印本衆多,民國以後的石印本、油印本更是日益增多,《子藏·道家部·老子卷》對此則擇其善者而用之。如除了收録較有代表性的明正統《道藏》、萬曆六年(一五七八)吉藩崇德書院《二十家子書》、萬曆間郁文瑞尚友軒《老莊合刻》等明刻本外,還收録了影印舊拓的題爲晋王羲之手書的寫本和元趙孟頫寫本、明崇禎六年(一六三三)田大受抄本、清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全祖望抄本、清徐甚陽抄本及孟芳氏校并跋抄本等等。

《老子》研究文本衆多,《子藏·道家部·老子卷》不僅收録了較流行的注解文本,更注意收集深藏於各地圖書館而不被世人所常見的刻本、排印本。宋元時期的刻本便有宋建安虞氏家塾刊《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本二卷、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二卷、陸德明《老子音義》、林希逸《老子鬳齋口義》二卷、《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二卷等。稀見文本有:宋代呂知常《道德經講義》十二卷;明代田藝蘅《老子指玄》二卷、洪其道《道德經解》二卷、印玄散人《老子尺木會旨》二卷、周宗建《道德經解》;清代董漢策《老子道德經注》二卷、潘静觀《道德經妙門約》二卷、王定柱《道德經臆注》二卷、王紹祖《老子襲常編》二卷、丁傑《老子道德經直解》二卷、裕英《道德經淺解》二篇;民國時期賴振寰《道德經證儒》二卷、宋育仁《道德經上經講義》、王維庭《大學老子會通》、張賢棟《讀老子小識》一卷、李蠡《讀老淺疏》二卷、劉其宣《老子學案》、黄福《老子解》一卷、傅澤霖《老子道德經(正解)》、郎擎霄《老子學案》、孫思昉《老子政治思想概論》、鄭麐《古籍新編老子》、李崇元《老子通誼》二卷、李柏朝《老子道德經貫珠解》、尹昌衡《止園道德經釋義》、蔡可權《老子玄贊》、崔汝襄《道德經傳贊》、李天然《老子辨正解》、陸本基《道德經索引》、項委之《老莊派自然主義的人生觀》、無名氏《老子哲學九章》、金聲《老子研究與政治》、黄維翰《道德經會通》二卷、梁啓超《老子哲學》、秦鳳翔《老子韻讀》、吳孤鵬《老子政治學》、金兆梓《老子辨僞》等等。

同時,《子藏·道家部·老子卷》也非常注重對孤存稿本、抄本的收集。稿本方面,包括清代葉昌熾《道德經校勘記》、王仁俊《老子佚文》《老子鍾氏注》、朱敦毅《老子道德經參互》二卷、童翼駒《道德經十八則》《道德經三十六則》、曹耀湘《道德經注鈔》、于鬯《老子校書》一卷,以及民國時期葉瀚《老子學派考》《老子古誼》一卷、《老子新誼》一卷、方覺慧《孔老材料》、劉昶《道德經正名》八卷、蔣錫昌《老子校勘記附老子傳考老子字義 老子解詁》《老子弼注校記》《老子校稿》、王永祥《老子微》二卷、盧燮機《老子解》等等。抄本方面,除上述已提及的裕英《道德經淺解》二篇、無名氏《老子哲學九章》爲抄本外,河上公章句本有清莫友芝影山草堂抄本、王氏經訓堂抄本;王弼注本有清宋茂初抄本;傅奕校本有清嘉慶七年(一八○二)嚴可均抄本;谷神子注本有清初抄本;吳澄注本有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堇人抄本;周宗建解本有明天啓三年(一六二三)刊本的影抄本;陳澧注本有民國汪兆鏞抄本、民國十九年(一九三○)石肇純抄本等。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所收各本在注重版本校勘價值以及其前後系統考察的基礎上,尤其注重名人批校本的收録。著名者(按收入《老子卷》之先後順序)如章鈺、傅增湘、丁晏、莫友芝、王昶、洪頤煊、俞樾、馬叙倫、宋茂初、嚴復、趙烈文、伍崇曜、柳棄疾等,這些批校者均爲一時文獻大家,其校語無論對文本研究還是文獻研究均大有裨益。此外,本書還收録了幾種佚名批校本,如明崇禎二年(一六二九)刊《太上道德寶章注疏》二卷、明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刊《老子集解》二卷、明刊《道德經解》二卷、明刊《諸名家評點三經晋注》本《老子道德真經》二卷等,於文本校勘方面對《老子》研究也大有幫助。

二〇一八年九月

凡例



一、依據《子藏》“求全且精”的原則,本卷收録《老子》白文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研究著作(原則上截止到一九四九年)共四百五十七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一百二十册影印出版,提要另以單行本出版發行。

二、本卷所收各書,略以著者生年先後爲序。然自晚清以來,出書年代間隔不斷縮小,晚輩所著或在長輩之前,所以於“略以著者生年先後爲序”原則外,亦不乏視實際情况作適當調整者。

三、每種書原則上收録最初刊印者,但如有後出轉精之刊本,則視具體情况而定。如宋林希逸《老子鬳齋口義》今所見最早刊本爲元本,明萬曆二年(一五七四)施觀民、張四維分别予以校刊,且各具特色。爲完整體現本書流傳情况,本卷均予以收録;如有刊本與稿本或抄本并傳者,原則上皆予收録,以便讀者窺其全貌。如曹耀湘《道德經注鈔》,曹氏稿本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有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刊本,本卷均予收録。

四、歷代《老子》批校本較多,内容多寡不一,見識高低不齊,本卷擇其精者予以收録,如恕庵、朱駿聲、姚世鈺、丁晏、傅增湘、容庚等批校本皆爲其例。

五、本書所收著作,原則上都采用原書全稱。如所收僅爲某書一部分,不便於使用原書全稱者,則作適當處理。如從魏徵等《群書治要》、歸有光等《諸子彙函》、陳深《諸子品節》、穆文熙《諸家儁語》抽出者,分别作《老子治要》《老子》《老子品節》《老子儁語》。

六、竹簡、帛書、敦煌寫本爲今存較早之《老子》文獻,儘管大多爲殘篇,但對《老子》研究意義深遠。本卷斟酌選録,置於書末。

七、原書如有缺葉而無可補足者,則於書名頁上予以説明。

總目錄



第一册


1. 老子道德經一卷(周)李耳 撰 元延祐五年(1318)顧信摹勒吳世昌鐫延祐三年趙孟頫正書拓本 一
2. 道德經一卷(周)李耳 撰容庚 校並跋 舊抄本 五三
3. 道德真經二卷(周)李耳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九九
4. 老子四卷(周)李耳 撰 明嘉靖六年(1527)關中許氏樊川别業刊《六子書》本 一五一
5.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明)謝汝韶 校 明萬曆六年(1578)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一九五
6. 道德真經(周)李耳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董氏秋聲閣刊《四子全書》本 二三一
7.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郁文瑞尚友軒刊《老莊合刻》本 二九三
8. 老子二卷(周)李耳 撰 明崇禎六年(1633)田大受抄本 三九三

第二册


9.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明)王懋明 校吳梅 批校 明如禪室刊本 一
10.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明)吳勉學 校 明刊《二十子全書》本 六三
11.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明)黄之寀 校(清)朱駿聲 批校 明刊本 一〇三
12. 道德經一卷(周)李耳 撰(明)彭好古 集(明)黄之寀 校 明刊《道言内外》本 一四七
13. 老子一卷(周)李耳 撰(清)恕罨 批校 明活字印本 一九九
14. 道德真經四卷(周)李耳 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全祖望抄本 二三九
15. 老子二卷(周)李耳 撰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江蘇省刷印局影印《曲園篆書》本 二七一
16. 道德經一卷(周)李耳 撰 清徐甚陽抄《道言内外秘訣全書》本 三八三
17.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孟芳氏 校並跋 抄本 四三五
18. 太上道德經一卷(周)李耳 撰 民國二年(1913)杭州東璧齋刊本 五〇三

第三册


19. 太上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 民國十年(1921)四川成都二仙庵刊本 一
20. 老子一卷(周)李耳 撰 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中華書局影印趙孟頫寫本 八九
21. 道德經下篇(周)李耳 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廣倉學宭影印文海閣藏《魏鍾繇書》本 一四一
22. 老子道德經一卷(周)李耳 撰 民國間上海有正書局影印舊拓《王羲之書道德經》本 二一九
23.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李耳 撰 民國間影印清嘉慶安素軒石刻趙孟頫寫本 二六五
24. 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章句 宋建安虞氏家塾刊本 三一七
25. 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章句(清)姚世鈺校跋並録清何焯校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 四○七
26. 老子道德經二卷(卷上)(漢)河上公 章句葉景葵録吳慈培校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五四三

第四册


26. 老子道德經二卷(卷下)(漢)河上公 章句葉景葵録吳慈培校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 一
27. 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章句(明)朱東光 輯訂(明)張登雲參補(明)吳子玉 審校 明萬曆七年(1579)刊《中立四子集》本 六三
28. 老子道德經四卷(漢)河上公 注(明)游弘先 程一礎 校 明崇禎三年(1630)閑拙齋刊本 一四三
29. 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注章鈺 批校傅增湘 校並跋 明刊《六子書》本 三三一
30. 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章句 明桐蔭書屋刊《六子書》本 四七五

第五册


31. 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注(清)丁晏 批校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竹山堂刊本 一
32. 纂圖附釋文重言互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章句(清)莫友芝校並跋 清莫友芝影山草堂抄本 二四三
33. 老子道德經四卷(漢)河上公 章句(清)王昶 題識佚名 校並跋 清王氏經訓堂抄本 三一三
34. 繡像道德經二卷(漢)河上公 章句 民國十九年(1930)同仁山房石印本 四二七

第六册


35. 老子道德經四卷(漢)河上公 章句 民國二十年(1931)故宫博物院影印《天禄琳琅叢書第一輯》本 一
36. 道德指歸論六卷(漢)嚴遵 撰 明萬曆間刊《秘册彙函》本 九三
37.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魏)王弼 注(清)單丕録清洪頤煊、俞樾校 明刊本 三三三
38. 老子道德經二卷(卷上)(魏)王弼 注(清)丁晏 校並跋 清乾隆間刊《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四九九

第七册


38. 老子道德經二卷(卷下)(魏)王弼 注(清)丁晏 校並跋 清乾隆間刊《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一
39. 老子道德經二卷(魏)王弼 注馬敘倫 校 清乾隆間刊《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一〇七
40. 老子道德經二卷(魏)王弼 注 清光緒元年(1875)湖北崇文書局刊本 二七七
41. 老子道德經二卷附音義一卷(魏)王弼 注朱希祖 批校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浙江書局刊本 三九九
42. 老子道德經二卷(魏)王弼 注(清)宋茂初 批校董增儒 跋 清宋茂初抄本 五〇五

第八册


43. 老子道德經二卷(魏)王弼 注嚴復 批校 清光緒元年(1875)湖北崇文書局刊本 一
44. 老子道德經二卷(魏)王弼 注 清宣統三年(1911)上海文瑞樓排印《子書二十八種》本 一二三
45. 新式標點老子道德經二卷(魏)王弼 注 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一六五
46. 道德真經注疏八卷(南齊)顧歡 撰 民國八年(1919)吳興嘉業堂劉氏刊本 二二五

第九册


47. 老子音義(唐)陸德明 撰 宋刊宋元遞修《經典釋文》本 一
48. 老子治要(唐)魏徵等 節選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 日本天明七年(1787)刊《群書治要》本 一五
49. 道德經古本篇二卷(唐)傅奕 校訂 明正統《道藏》本 四七
50. 道德經古本篇二卷(唐)傅奕 校訂 清嘉慶七年(1802)嚴可均抄《子書六種》本 九五
51. 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六卷(唐)成玄英 撰蒙文通 輯 民國三十五年(1946)四川省立圖書館石印本 一二七

第一〇册


52. 道德真經注四卷(唐)李榮 撰蒙文通 輯 民國三十六年(1947)四川省立圖書館石印本 一
53. 道德真經新注四卷(唐)李約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一七
5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四卷(卷一至三)(唐)李隆基 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四一

第一一册


5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四卷(卷四)(唐)李隆基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55.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十卷(唐)李隆基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五一
56.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四卷(唐)李隆基 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三七

第一二册


57. 道德真經指歸十三卷(存卷七至十三)(唐)谷神子 注(清)錢曾跋 清初抄本 一
58. 道德真經指歸十三卷(存卷七至十三)(唐)谷神子 注唐鴻學 輯民國十一年(1922)成都大關唐氏刊《怡蘭堂叢書》本 四○七

第一三册


59. 道德真經傳四卷(唐)陸希聲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60. 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卷一至十)(唐)杜光庭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二〇九

第一四册


60. 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卷十一至二十八,缺卷十二)(唐)杜光庭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第一五册


60. 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卷二十九至四十四)(唐)杜光庭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第一六册


60. 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卷四十五至五十)(唐)杜光庭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61. 道德經二卷(唐)純陽道人 注(明)楊宗業 校 明萬曆間刊本 一七三
62. 道德真經注四卷(唐)純陽道人 撰 清康熙醉仙亭刊《道書一貫》本 三六一

第一七册


63. 道德經釋義二卷(唐)純陽真人 撰 清嘉慶十四年(1809)廣州汗簡齋刊本 一
64. 道德經釋義二卷(唐)純陽真人 撰 清廣州漱珠崗純陽觀刊本 三〇三

第一八册


65. 道德經解(唐)純陽子 注佚名 批校 清咸豐十一年(1861)刊本 一
66. 太上玄元道德經不分卷(唐)孚佑帝君 注釋八洞仙祖 合注 清嘉慶間刊《道藏輯要》本 七五
67. 太上混元道德真經不分卷(唐)孚佑帝君 注釋八洞仙祖 合注 清同治二年(1863)金陵狀元閣刊本 二九一

第一九册


68. 太上道德經淺注(唐)孚佑帝君 撰佚名 批校 民國十一年(1922)排印本 一
69. 道德經解二卷雲門魯史 撰(清)徐時棟 跋 清乾隆六十年(1795)郁文堂刊本 一七七
70.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四卷(唐)王真 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〇九

第二〇册


71.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十卷開題一卷(宋)陳景元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72. 道德真經傳四卷(卷一至二)(宋)呂惠卿 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七七

第二一册


72. 道德真經傳四卷(卷三至四)(宋)呂惠卿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73. 道德真經論四卷(宋)司馬光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二三
74. 道德論注不分卷(宋)司馬光 撰 清刊本 一九三
75. 老子注(宋)王安石 撰容肇祖 輯 一九七九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 二三九
76. 老子道德經解二卷(宋)蘇轍 撰 明萬曆二年(1574)李贄刊本 三二一
77. 潁濱先生道德經解二卷(卷一)(宋)蘇轍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畢氏刊《兩蘇經解》本 四八三

第二二册


77. 潁濱先生道德經解二卷(卷二)(宋)蘇轍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畢氏刊《兩蘇經解》本 一
78. 道德經四卷附老子考異(宋)蘇轍 注(明)凌稚隆 批校 明吳興凌氏朱墨套印本 六五
79. 老子二卷(宋)蘇轍 注羅振常 吳昌綬 傅增湘 跋 明錢穀抄本 四一九

第二三册


80. 道德經二卷附老子考異(宋)蘇轍 注佚名 批校 民國間抄本 一
81. 道德真經解二卷(宋)陳象古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七七
82.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四卷(宋)趙佶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二八九
83. 道德真經疏義十四卷(卷一)(宋)江澂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五五一

第二四册


83. 道德真經疏義十四卷(卷二至十)(宋)江澂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第二五册


83. 道德真經疏義十四卷(卷十一至十四)(宋)江澂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84. 宋徽宗道德真經解義十卷(卷一至六)(宋)章安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二六九

第二六册


84. 宋徽宗道德真經解義十卷(卷七至十)(宋)章安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85. 道德真經直解四卷(宋)邵若愚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七一
86. 老子論五篇(宋)程俱 撰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 江安傅氏雙鑒樓藏景宋寫本 三三三
87. 老子解二卷(宋)葉夢得 撰 清宣統元年(1909)長沙葉氏觀古堂刊《石林遺書》本 三四五
88. 猶龍傳六卷(宋)賈善翔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九七

第二七册


89. 道德真經全解二卷(金)時雍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90. 道德真經取善集十二卷(卷一至八)(宋)李霖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七七

第二八册


90. 道德真經取善集十二卷(卷九至十二)(宋)李霖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91.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十卷(卷一至八)(金)寇才質 輯 明正統《道藏》本 二一一

第二九册


91.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十卷(卷九至十)(金)寇才質 輯 明正統《道藏》本 一
92. 太上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不分卷(金)寇才質 輯 清嘉慶間刊《道藏輯要》本 八九
93. 道德經講義十二卷(卷一至九)(宋)呂知常 撰 明正德二年(1507)李元機、邱鳳刊本 二二五

第三〇册


93. 道德經講義十二卷(卷十至十二)(宋)呂知常 撰 明正德二年(1507)李元機、邱鳳刊本 一
94. 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老君金書内序(宋)謝守灝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〇七
95.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卷(宋)謝守灝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五一
96. 老子一卷(宋)葉適 撰 清光緒間刊《習學記言序目》本 三○一
97. 道德真經集解四卷(金)趙秉文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二五
98. 道德真經集解四卷(卷一至二)(金)趙秉文 撰 清光緒四年(1878)金山錢氏重刊《小萬卷樓叢書》本 五六一

第三一册


98. 道德真經集解四卷(卷三至四)(金)趙秉文 撰 清光緒四年(1878)金山錢氏重刊《小萬卷樓叢書》本 一
99. 道德真經集注十八卷(卷一至十一)(宋)彭耜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九三

第三二册


99. 道德真經集注十八卷(卷十二至十八)(宋)彭耜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00. 老子鬳齋口義二卷(宋)林希逸 撰袁克文 秦更年 跋 元刊本 三四一
101. 老子鬳齋口義二卷(宋)林希逸 撰(明)施觀民 校 明萬曆二年(1574)刊《三子口義》本 四八七

第三三册


102. 老子鬳齋口義二卷(宋)林希逸 撰(明)張四維 校 明萬曆二年(1574)敬義堂刊《三子口義》本 一
103. 道德經二卷(宋)林希逸 注 明萬曆十四年(1586)程兆莘刊本 一三七
104. 太上道德寶章注疏二卷(宋)葛長庚 注佚名 批校 明崇禎二年(1629)刊本 三〇五
105. 道德寶章一卷(宋)葛長庚 注 明刊《寶顔堂彙祕笈三十八種》本 五二七

第三四册


106. 道德寶章一卷(宋)葛長庚 注 清道光十八年(1838)連山綏猺廳影刊趙孟頫寫本 一
107. 道德真經集注釋文(宋)彭耜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二一
108. 道德真經集注雜説二卷(宋)彭耜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六七
109. 太上老子道德經集解二卷(宋)董思靖 撰 清光緒三年(1877)歸安陸氏刊《十萬卷樓叢書》本 二八七
110.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二十卷(存十八卷)(卷三至八)(元)王守正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五七

第三五册


110.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二十卷(存十八卷)(卷九至二十)(元)王守正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11. 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二卷(宋)龔士卨 撰秦更年 跋 元刊本 三三五
112. 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二卷(宋)龔士卨 撰 明正德十四年(1519)仁實堂刊本 四一七
113.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二卷(卷上)(宋)范應元 撰(清)繆荃孫王闓運 楊守敬 跋 章鈺 鄧邦述 跋宋刊本 四八七

第三六册


113.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二卷(卷下)(宋)范應元 撰(清)繆荃孫王闓運 楊守敬 跋 章鈺 鄧邦述 跋宋刊本 一
114. 道德真經疏義六卷(存卷四至六)(宋)趙志堅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六九
115. 道德會元一卷(宋)李道純 撰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刊本三一七
116. 老子道德經二卷(宋)劉辰翁 評點 明天啓四年(1624)楊人駒刊《合刻宋劉須溪點校書九種》本 四〇七

第三七册


117. 道德真經集注十卷附釋音(宋)佚名 輯 明正統《道藏》本 一

第三八册


118. 道德真經三解四卷(元)鄧錡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19. 道德真經集義大旨三卷(元)劉惟永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二七
120. 道德玄經原旨四卷(卷一至二)(元)杜道堅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五〇一

第三九册


120. 道德玄經原旨四卷(卷三至四)(元)杜道堅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21.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疏五卷(元)薛致虚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一三
122. 道德真經章句訓頌二卷(元)張嗣成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二八一
123. 太上道德真經章句訓頌不分卷(元)張嗣成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成都二仙庵刊《道藏輯要》本 三八三
124.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手鈔二卷(存卷下)(元)陳致虚 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五五
125. 道可道章解(元)陳致虚 撰 明萬曆十九年(1591)刊《道書全集 金丹》本 五四七
126. 道德經轉語(元)陳致虚 撰 清嘉慶十四年(1809)廣州汗簡齋刊本 五五七
127. 道德經轉語(元)陳致虚 撰 清廣州漱珠崗純陽觀刊本 五八五

第四〇册


128. 道德真經注四卷(元)吳澄 注 清乾隆三年(1738)致和堂刊本 一
129. 道德真經注四卷(元)吳澄 注 清道光光緒間南海伍氏刊《粵雅堂叢書》本 二二七
130. 道德真經注四卷(元)吳澄 注堇人 校 民國四年(1915)堇人抄本 四六三

第四一册


131. 道德真經注二卷(元)林志堅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32. 太上老子道德經四卷(元)何道全 撰 明弘治十五年(1502)聶富刊本 七三
133. 道德真經頌一卷(元)蔣融庵 撰 明正統十年(1445)刊《道藏》本三四五
134. 老子(元)陶宗儀 輯 明抄本《説郛》 三七三
135. 道德真經注四卷(元)李榮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八三
136. 道德真經義解四卷(卷一至三)息齋道人 撰 明正統《道藏》本 五〇七

第四二册


136. 道德真經義解四卷(卷四)息齋道人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37.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經二卷(明)朱元璋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一
138.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明)朱元璋注 清康熙六年(1667)刊本 二一一
139. 道德真經集義十卷(卷一至四)(明)危大有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七一

第四三册


139. 道德真經集義十卷(卷五至十)(明)危大有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140. 道德經附注二卷(明)黄潤玉撰 民國間張氏約園抄本 三六三
141. 老子纂要(明)黎堯卿輯 明刊《諸子纂要》本 四二九
142. 老子億二卷(卷上)(明)王道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錫山安如山刊本 四三七

第四四册


142. 老子億二卷(卷下)(明)王道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錫山安如山刊本 一
143. 老子難字(明)楊慎撰 抄本《楊升庵字學四種》 一四五
144. 老子説(明)楊慎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養拙山房刊《升庵外集》本 一四七
145. 老子集解二卷附老子考異(明)薛蕙撰(清)趙烈文校並跋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 一五九
146. 老子集解二卷附老子考異(明)薛蕙撰青藜道人批校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 三六一
147. 老子集解二卷附老子考異(明)薛蕙撰佚名批點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 三九七
148. 老子集解二卷(卷上)(明)薛蕙撰(清)伍崇曜校並跋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書院刊《惜陰軒叢書》本 五九九

第四五册


148. 老子集解二卷(卷下、附老子考異)(明)薛蕙撰(清)伍崇曜校並跋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書院刊《惜陰軒叢書》本 一
149. 老子或問二卷(明)龔修默撰 明羅棟刊本 七五
150. 老子通義二卷(明)朱得之撰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朱氏浩然齋刊《三子通義》本 三二七
151. 道德經評注二卷(明)歸有光批閲(明)文震孟訂正 明天啓四年(1624)文氏竺塢刊《道德南華二經評注》本 五三三

第四六册


152. 老子(明)歸有光輯評(明)文震孟參訂 明天啓五年(1625)刊《諸子彙函》本 一
153. 道德經評注二卷(明)歸有光批閲(明)文震孟訂正 清嘉慶九年(1804)姑蘇聚文堂刊《十子全書》本 四三
154. 老子道德經釋略一卷(明)林兆恩撰 明天啓四年(1624)刊崇禎十五年(1642)補修《一化元宗》本 一六五
155. 道德經釋略六卷(明)林兆恩撰 明刻本 四〇九

第四七册


156. 老子解二卷(明)徐學謨撰 明萬曆十八年(1590)申用嘉刊本 一
157. 老子指玄二卷(明)田藝蘅撰 明嘉靖間刊本 三三七
158. 老子解二卷(卷上)(明)李贄撰 明萬曆間刊《李氏叢書》本 五二五

第四八册


158. 老子解二卷(卷下)(明)李贄撰 明萬曆間刊《李氏叢書》本 一
159. 老子儁語一卷(明)穆文熙批選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周氏萬卷樓刊《諸家儁語》本 四五
160. 道德經解不分卷(明)張位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排印《藜照廬叢書》本 七五
161. 新刻熙朝内閣評選老子纂要一卷(明)張位趙志皋校 明萬曆間書林余成章刊《新刻熙朝内閣評選六子纂要》本 一八三
162. 老子翼三卷(卷一至二)(明)焦竑撰 明萬曆十六年(1588)刊本 二六九

第四九册


162. 老子翼三卷(卷三)(明)焦竑撰 明萬曆十六年(1588)刊本 一
163. 老子翼三卷(明)焦竑撰 明長庚館刊本 一二三
164.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老子品彙釋評一卷(明)焦竑校正(明)翁正春參閲(明)朱之蕃圈點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五二七

第五〇册


165. 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老子全書評林一卷(明)焦竑校正(明)翁正春評林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書林詹聖澤刊《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九子全書評林》本 一
166. 老子元翼二卷(明)焦竑撰 清乾隆五年(1740)三多齋刊本 四七
167. 老子道德經注解評林四卷(卷一至三)(明)焦竑評選 明刊《新刊太上老莊南華真經注解評林》本 四四三

第五一册


167. 老子道德經注解評林四卷(卷四)(明)焦竑評選 明刊《新刊太上老莊南華真經注解評林》本 一
168. 道德經解二卷(明)洪其道撰 明萬曆間刊本 六一
169. 老子道德經二卷(明)孫鑛評佚名批校 明刊本 一五三
170. 老解二卷(明)郭子章集解(明)謝正蒙校正 明刊本 三一五

第五二册


171. 老子道德經解二卷附觀老莊影響論(明)釋德清撰 清光緒十二年(1886)金陵刻經處刊本 一
172. 道德經品節二卷(明)楊起元撰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刊《諸經品節》本 二七九
173. 老子玄言評苑(明)陸可教選(明)李廷機訂 明刊《諸子玄言評苑》本 三六九
174. 道德經集義二卷(卷上)(明)周如砥纂集(清)丁丙跋 明刊本 四一一

第五三册


174. 道德經集義二卷(卷下)(明)周如砥纂集(清)丁丙跋 明刊本 一
175. 老子粹言(明)陳繼儒選 明刊《藝林粹言》本 一二五
176. 老子雋一卷(明)陳繼儒撰 明刊《老莊合雋》本 一三三
177. 觀老莊影響論二卷(明)陳繼儒撰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刊本 一八九
178. 老子類函(明)葉向高撰 明萬曆間周氏萬卷樓刊《葉相國選訂百子類函》本 二七七
179. 解老二卷(明)陶望齡撰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刊《老莊解》本 三二九
180. 老子通二卷(卷上)(明)沈一貫撰 明萬曆十五年(1587)刊《老莊通》本 三九九

第五四册


180. 老子通二卷(卷下)(明)沈一貫撰 明萬曆十五年(1587)刊《老莊通》本 一
181. 老子玄覽二卷(明)陸西星撰 明萬曆八年(1580)未孩堂刊本 一一五
182. 道德經臺縣二卷(明)吳伯敬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至四十年(1610—1612)吳士京刊《道德南華臺縣》本 四〇五

第五五册


183. 老子疏略二卷(明)吳汝紀撰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刊本 一
184. 道德經印二卷(明)陶崇道輯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刊本 二二九
185. 老子奇賞(明)陳仁錫評選 明天啓六年(1626)刊《諸子奇賞》本 四三五
186. 老子(明)陳仁錫評選 明刊《子品金函》本 四九五

第五六册


187. 增批老子道德經(明)陳仁錫撰 民國間朝記書莊石印本 一
188. 老子類纂(明)沈津撰 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五五
189. 老子解一卷(明)王樵撰 明萬曆間刊《方麓居士集》本 一○一
190. 注釋老子要語一卷(明)桂天祥選(明)王良材注釋
191. 明萬曆間刊《注釋六子要語》本 一三三
192. 老子品節一卷(明)陳深撰 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一六七
193. 道德經釋辭二卷(明)王一清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刊《四經》本 二二三
194. 道德經釋辭二卷(明)王一清撰 清嘉慶間刊《道藏輯要》本 四一三

第五七册


195. 道德經注四卷(明)凌以棟批點 明吳興凌氏刊本 一
196. 老子精解一卷(明)陳懿典述著(明)焦竑考定
197.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熊雲濱刊《玉堂校傳如崗陳先生二經精解全編》本 三五三
198.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附古今本考正(卷一)(明)盧復輯佚名批校 明刊《諸名家評點三經晋注》本 四八五

第五八册


199.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附古今本考正(卷二)(明)盧復輯佚名批校 明刊《諸名家評點三經晋注》本 一
200. 老子翼評點(明)董懋策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會稽董氏取斯家塾刊《董氏叢書》本 九五
201. 老子斷注四卷(明)趙統撰 明刊本 一二一
202. 老子斷注四卷(卷一)(明)趙統撰 民國間張氏約園抄本 四一五

第五九册


202. 老子斷注四卷(卷二至四)(明)趙統撰 民國間張氏約園抄本 一
203. 道德經測二卷(明)洪應紹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畢懋康刊本 二一一
204. 道德經疏略二卷(卷上)(明)龔錫爵撰 明萬曆間刊本 四九一

第六〇册


204. 道德經疏略二卷(卷下)(明)龔錫爵撰 明萬曆間刊本 一
205. 道德經二卷首一卷(明)潘基慶集注 明刊本 七七
206. 老子道德經薈解二卷(卷上)(明)郭良翰輯 明天啓六年(1626)刊《老莊薈解》本 三二五

第六一册


206. 老子道德經薈解二卷(卷下)(明)郭良翰輯 明天啓六年(1626)刊《老莊薈解》本 一
207. 太上道德寶章翼二卷(明)程以寧闡疏 清嘉慶間刊《道藏輯要》本 二一七
208. 道德經集解二卷(明)釋鎮澄撰馮雄跋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刊本 四六五

第六二册


209.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附音義(明)閔齊伋輯校 明閔齊伋刊朱墨套印《三子合刊》本 一
210. 老子尺木會旨二卷(明)印玄散人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刊本 五五
211. 道德經解二卷(明)周宗建撰柳亞子跋 影抄明天啓三年(1623)刊本 三五七
212.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卷一)(明)范方評次(明)金堡校閲 明東璧齋刊本 四九九

第六三册


212.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卷二)(明)范方評次(明)金堡校閲 明東璧齋刊本 一
213. 道德真經次解二卷德經異同字一卷(明)佚名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七
214. 道德真經解三卷(明)佚名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三三
215. 老子微旨例略一卷佚名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三六一
216. 老子要語一卷(明)陳文炅選注佚名圈點 明萬曆九年(1581)刊《六子要語》本 三八三
217. 老子(明)蓀園輯校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刊《諸子十五種》本 四○七
218. 道德真經註釋講義七卷(卷一)(明)崔虚純撰 明萬曆間刊本 四四一

第六四册


218. 道德真經註釋講義七卷(卷二至七)(明)崔虚純撰 明萬曆間刊本 一
219. 道德真經集解四卷序説一卷(卷一)(明)董思靖撰 明正統《道藏》本 四五五

第六五册


219. 道德真經集解四卷序説一卷(卷二至四)(明)董思靖撰 明正統《道藏》本 一
220. 諸名家評點老子晋注二卷(存卷一)(明)盧之頤編 明溪香館刊《三經晋注》本 一七七
221. 御注道德經二卷(清)福臨撰 清刊本 二五五
222. 道德經順硃二卷(清)釋德玉撰 清康熙間刊本 四二九

第六六册


223. 道德眼二卷(清)花尚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樂善堂刊《道德陰符眼》本 一
224. 讀老子(清)傅山撰 清宣統三年(1911)刊《霜紅龕集》本 一三五
225. 御定道德經注二卷(清)成克鞏撰 民國間廬江劉氏遠碧樓抄本 一五一
226. 老子説略二卷附録一卷(清)張爾岐撰 清道光十九年(1839)姜氏宗祠刊本 二五五
227. 老子説略二篇(清)張爾岐撰 清道光十八年(1838)濟陽儒學刊本 四二三

第六七册


228. 老子衍一卷(清)王夫之撰(清)王敔纂注 清同治四年(1865)湘鄉曾氏金陵節署刊《船山遺書》本 一
229. 老子道教(清)馬驌撰 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九七
230. 道德經短評二卷(清)仇兆鰲撰 民國十七年(1928)財政部北平印刷局排印本 一八一
231. 老子道德經注二卷(清)董漢策撰 清康熙間董氏沁園刊本 三〇五

第六八册


232. 道德經講義四卷(清)宋常星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道德書局排印本 一
233. 老子宗指四卷(卷一至三)(清)吳世尚撰 清雍正二年(1724)易老莊書屋刊本 三三九

第六九册


233. 老子宗指四卷(卷四)(清)吳世尚撰 清雍正二年(1724)易老莊書屋刊本 一
234. 老子部彙考(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經籍典》本 六七
235. 老子部總論(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經籍典》本 二五一
236. 老子部藝文(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經籍典》本 三二五
237. 老子部紀事(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經籍典》本 三六一
238. 老子部雜録(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經籍典》本 四三一
239. 道德經集注二卷(清)徐永祐撰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刊本 四五三

第七〇册


240. 道德經偶解(清)李大儒撰 清乾隆間刊《自怡偶筆》本 一
241. 道德經編注二卷(清)胡與高注(清)胡與宗解 清乾隆十三年(1748)雲水樓刊本 三一
242. 道德經二卷(清)徐大椿注(清)朱士楷録清俞樾批校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 二三一
243. 道德經二卷(清)徐大椿注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珍藝書局刊《徐氏雜著四種》本 三一七
244. 道德經二卷(清)徐大椿注柳棄疾校並跋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抄本 三四五
245. 老子附證(清)吳震生撰 清嘉慶間刊《笠閣叢書》本 五〇三
246. 老子志疑(清)梁玉繩撰 清光緒十三年(1887)廣雅書局刊《史記志疑》本 五〇九
247. 老子音義考證(清)盧文弨撰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抱經堂叢書》本 五一九

第七一册


248. 道德經訂注二卷(清)黄文蓮撰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本 一
249. 老子道德經考異二卷(清)畢沅撰(清)李慈銘批校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鎮洋畢氏刊《經訓堂叢書》本 一〇九
250. 老子道德經考異二卷(清)畢沅撰佚名批校 抄本 二三九
251. 老子章義二卷(清)姚鼐撰 清同治九年(1870)桐城吳氏刊本 三七七
252. 老子章義二卷(清)姚鼐撰(清)楊沂孫校並跋 清同治九年(1870)桐城吳氏刊本 四二三
253. 老子章義二卷(清)姚鼐撰佚名批校 清光緒五年(1879)刊《惜抱軒遺書三種》本 四七三

第七二册


254. 黄老心傳道德經定本附瀛洲仙籍(清)熊鏡心編 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 一
255. 老子道德經直解二卷(清)丁杰撰 清同治間刊《黄老合編》本 一〇一
256. 老子翼考證(清)王太岳撰 清光緒二十年(1894)福建刊《四庫全書考證》本 三一一
257. 御注道德經考證(清)王太岳撰 清光緒二十年(1894)福建刊《四庫全書考證》本 三一三
258. 老子考異(清)汪中撰 清嘉慶二十年(1815)刊《述學》本 三一七
259. 老子雜志(清)王念孫撰 清同治九年(1870)金陵書局刊《讀書雜志餘編》本 三二三
260. 老子(清)任兆麟撰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映雪草堂刊《述記》本 三三三
261. 老子約説四卷(清)紀大奎撰 清同治九年(1870)方亭刊《紀松叢書》本 三四三
262. 讀老子叢録(清)洪頤煊撰 清光緒十三年(1887)吳氏醉六堂刊《讀書叢録》本 四七九
263. 老子韻文(清)鄧廷楨撰 民國十一年(1922)江寧鄧氏刊《雙硯齋筆記》本 四八七
264. 老子章義(清)宋翔鳳撰 民國十九年(1930)北平富晋書社排印《過庭録》本 五〇七
265. 老子本義二卷(卷上)(清)鄭環撰 清嘉慶七年(1802)甘泉尋樂堂刊本 五二七

第七三册


265. 老子本義二卷(卷下)(清)鄭環撰 清嘉慶七年(1802)甘泉尋樂堂刊本 一
266. 老子參注四卷(清)倪元垣撰 清嘉慶十二年(1807)畬香書屋刊《醒吾全書》本 四五
267. 老子本義二卷(清)魏源撰 清光緒十八年(1892)避舍蓋公堂刊本 二四九

第七四册


268. 老子注一卷(清)陳澧撰 民國汪兆鏞抄本 一
269. 老子注一卷(清)陳澧撰石光瑛跋 民國十九年(1930)石肇純抄本 五五
270. 老子平議一卷(清)俞樾撰 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春在堂全書 諸子平議》本 一〇七
271. 老子證義二卷(清)高延第撰 清光緒十八年(1892)涌翠山房刊本 一五三
272. 老子解二卷(清)易佩紳撰 清光緒十八年(1892)湖北臬署排印本 三一九
273. 百大家評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清)王闓運輯 民國十三年(1924)德記書局石印本 四三九

第七五册


274. 道德經發隱一卷(清)楊文會撰 清光緒三十年(1904)金陵刻經處刊《楊仁山居士遺書》本 一
275. 道德真經指歸校補三卷(清)陸心源撰 清光緒十年(1884)刊《潛園總集 群書校補》本 一三
276. 點勘老子讀本一卷(清)吳汝綸撰 清宣統二年(1910)衍星社排印《桐城先生點勘七子》本 一三一
277. 老子(清)孫詒讓撰 清光緒二十年(1894)瑞安孫氏刊《札迻》本 一六三
278. 道德經校勘記(清)葉昌熾撰 稿本 一六九
279. 師老説(清)易順鼎撰 清刊《慕皋盧叢刻》本 二七五
280. 老子解一卷(清)吳鼐撰 清光緒十二年(1886)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 二七九
281. 老子别録一卷(清)吳鼐撰 清光緒十二年(1886)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 三五七
282. 非老一卷(清)吳鼐撰 清光緒十二年(1886)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 四〇三
283. 道德經本義二卷(卷上)(清)董德寧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集陽樓刊《道貫真源》本 四二三

第七六册


283. 道德經本義二卷(卷下)(清)董德寧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集陽樓刊《道貫真源》本 一
284. 道德經妙門約二卷(清)潘静觀撰佚名批校 清嘉慶四年(1799)刊本 一三九
285. 檀山道德經頌二卷(清)王泰徵撰 清刊本 三六七

第七七册


286. 道德經纂述三卷(清)汪光緒纂述 清嘉慶六年(1801)刊本 一
287. 道德經輯注二卷首一卷(清)鄧晅撰 清嘉慶十二年(1807)南城遇安居刊《老佛五經同函》本 二五三
288. 道德經臆注二卷(卷上)(清)王定柱撰 清嘉慶間刊本 四三七

第七八册


288. 道德經臆注二卷(卷下)(清)王定柱撰 清嘉慶間刊本 一
289. 老子韻讀(清)江有誥撰 清嘉慶道光間刊《音學十書 先秦韻讀》本 一二九
290. 老子道德經參互二卷(清)朱敦毅撰 清抄本 一五三
291. 道德經十八則(清)童翼駒撰 稿本《草亭讀餘志》 二九五
292. 道德經三十六則(清)童翼駒撰 稿本《草亭讀餘志》 二九九
293. 太上道德寶章翼二卷(卷上)(清)金道果旁贅 清抄本 三〇五

第七九册


293. 太上道德寶章翼二卷(卷下)(清)金道果旁贅 清抄本 一
294. 道德經注釋二卷(清)李涵虚撰 清刊《太上十三經注釋》本 二六七
295. 道德經注釋二卷(清)黄裳撰 民國七年(1918)北京道德學社排印本 四六五

第八〇册


296. 道德經講義三卷(清)黄裳撰 民國十四年(1925)南京寧大印刷廠排印本 一
297. 老子識小(清)郭階撰 清光緒十五年(1889)刊《春暉雜稿》本 二九三
298. 太上道德經集解(清)馬自乾撰佚名批校 清康熙元年(1662)光裕堂刊本 三〇三

第八一册


299. 道德經經緯八十一卷(卷一至十七)(清)李正撰(清)柳融傳(清)龔震陽解 清同治四年(1865)刊本 一

第八二册


299. 道德經經緯八十一卷(卷十八至四十三)(清)李正撰(清)柳融傳(清)龔震陽解 清同治四年(1865)刊本 一

第八三册


299. 道德經經緯八十一卷(卷四十四至八十一)(清)李正撰(清)柳融傳(清)龔震陽解 清同治四年(1865)刊本 一

第八四册


300. 老子(清)錢樹棠雷琳錢樹立輯 清嘉慶八年(1803)刊《經餘必讀》本 一
301. 道德經辨僞(清)匡援撰佚名批校 民國間抄本 一七
302. 道德經述義二卷經問一卷(清)匡援撰佚名批校 清光緒六年(1880)刊本 一二三
303. 讀老子道德經(清)楊琪光撰 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本《百子辨正》 二一三
304. 道德經注鈔(清)曹耀湘撰 稿本 二一五
305. 老子道德經箋二卷(清)曹耀湘撰 清光緒七年(1881)刊本 二八七
306. 老子襲常編二卷諸子擇善録一卷(卷上)(清)王紹祖纂述 清道光三年(1823)蘇州書業堂刊本 四六三

第八五册


306. 老子襲常編二卷諸子擇善録一卷(卷下)(清)王紹祖纂述 清道光三年(1823)蘇州書業堂刊本 一
307. 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清)曾和瑞撰 清光緒十年(1884)刊《辨學集》本 二○五
308. 老子集辨一卷(清)曾和瑞撰 清光緒十年(1884)刊《辨學集》本 四三七
309. 老子校書一卷(清)于鬯撰 稿本《香草續校書》 四六一
310. 老子佚文(清)王仁俊輯 稿本《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 經籍佚文》 五一五
311. 老子鍾氏注(清)王仁俊輯 稿本《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 五一七

第八六册


312. 道德經淺解二篇(清)裕英注 清抄本 一
313. 老子道德經注二卷陳三立撰 清光緒七年(1881)河北分守道署刊本 八五
314. 老子王氏注二卷嚴復評點 民國三十三年(1944)刊《北泉圖書館叢書》本 一四三
315. 老子哲學梁啓超撰 民國油印本 二一七
316. 新解老二卷劉鼒和撰 民國三年(1914)排印本 二六九
317. 老子古本考二卷勞健撰 民國三年(1914)手稿影印本 四〇三
318. 老子文粹李寶洤撰 民國六年(191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六一一
319. 讀老子札記陶鴻慶撰 民國八年(1919)待曉廬排印《讀老莊札記》本 六二三

第八七册


320. 老子約四卷張其淦撰 民國八年(1919)排印本 一
321. 道德經證儒二卷賴振寰輯 民國八年(1919)五色神芝草堂刊本 一二九
322. 讀老子小識一卷張賢棟撰 民國八年(1919)油印本 二四一
323. 老子故二卷馬其昶撰 民國九年(1920)秋浦周氏抱潤軒刊本 二六五
324. 道德經述義二卷徐紹楨撰 民國九年(1920)上海學壽堂排印本 三六九

第八八册


325. 篆文老子一卷田潛撰 民國九年(1920)文楷齋刊本 一
326. 評注老子精華張諤撰 民國九年(1920)上海子學社排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七五
327. 讀老淺疏二卷李蠡撰 民國九年(1920)排印《春暉堂叢書》本 八九
328. 老解老蔡廷幹撰 民國十一年(1922)刊本 一六七

第八九册


329. 老子解一卷附題一卷黄福撰 民國十一年(1922)排印本 一
330. 道德經考異二卷補遺一卷羅振玉撰 民國十二年(1923)刊《永豐鄉人雜著續編》本 七一
331. 止園道德經釋義尹昌衡撰 民國十二年(1923)成都探源公司排印本 一二三
332. 老子衍二卷李哲明撰 民國十二年(1923)自然之室刊本 二四五
333. 老子新注繆爾紓撰 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新文化書社排印本 四七三
334. 老子哲學的研究和批評程辟金撰 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民智書局排印《國民叢書》本 五七七

第九〇册


335. 老子玄玄解黄元炳撰 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醫學書局排印本 一
336. 老子商君經濟思想熊夢撰 民國十四年(1925)志學社排印本 八一
337. 補過齋讀老子日記六卷(卷一至三)楊增新撰 民國十五年(1926)刊本 一五五

第九一册


337. 補過齋讀老子日記六卷(卷四至六)楊增新撰 民國十五年(1926)刊本 一
338. 老莊自然學案一卷劉仁航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東方大同學案》本 四四七

第九二册


339. 老子陳柱選注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學生國學叢書》本 一
340. 標點注解老子道德經支偉成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泰東書局排印本 一○七
341. 老子集注曹聚仁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梁溪圖書館排印《國故學叢書》本 一九九
342. 評注老子讀本陳和祥評注秦同培輯校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世界書局排印本 四六一

第九三册


343. 老子道德經箋注附老子道德經書目考丁福保撰 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醫學書局排印本 一
344. 生命之節律[荷蘭]亨利包立爾撰秋士譯馮友蘭校 民國十六年(1927)樸社排印本 一三三
345. 老子考七卷(卷一至四)王重民撰 民國十六年(1927)排印《中華圖書館協會叢書》本 二二九

第九四册


345. 老子考七卷(卷五至七)王重民撰 民國十六年(1927)排印《中華圖書館協會叢書》本 一
346. 老子集訓陳柱撰 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三一五
347. 老子研究王力撰 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民鐸叢書第四種》本 四六一

第九五册


348. 老子餘義一卷老子異文拾遺一卷羅運賢撰 民國十七年(1928)成都師大石印本 一
349. 老學八篇陳柱撰 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四三
350. 老子玄贊蔡可權撰 民國十八年(1929)排印本 二一一
351. 老子述義胡遠濬撰 民國十八年(1929)安慶文美印刷局排印本 二八三
352. 老子古注二卷李翹撰 民國十八年(1929)浙江李氏芬熏館排印本 三五五

第九六册


353. 老子釋義郭維城撰 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明善書局排印本 一
354. 老子治要張文治撰 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六九
355. 老子許嘯天注 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群學社排印本 八九

第九七册


356. 魏晋南北老學志李孟楚撰 民國十九年(1930)排印本 一
357. 老子研究參考講義李孟楚輯 民國排印本 一〇九
358. 老莊哲學研究貝琪撰 民國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 二五七
359. 論《老子》書作於戰國之末梁啓超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三七五
360. 老子略傳胡適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三七九
361. 老子的年代問題素癡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三八三
362. 與錢穆先生論《老子》問題書胡適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三八七
363. 與馮友蘭先生論《老子》問題書胡適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三九一
364. 梁任公提訴《老子》時代一案判決書張煦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三九五
365. 從《呂氏春秋》推測《老子》成書年代顧頡剛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四○七
366. 關於《老子》成書年代之一種考察錢穆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四六七
367. 《老子》年代問題馮友蘭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四九七
368. 老子及《老子》書的問題羅根澤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五○一
369. 老聃的姓名和時代考唐蘭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五一五

第九八册


370. 《老子》年代之考證黄方剛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一
371. 老子哲學之人生觀蔡尚思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啓智書局排印《老墨哲學之人生觀》本 三三
372. 關於老子年代的一假定張季同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八七
373. 老子《道德經》出於儒後考張壽林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本 一一五
374. 新式標點老子新注朱鑑標點 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排印本 一三一
375. 老莊之互助學邵樂安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世界編譯館排印《互助》本 二一九
376. 老子姚本集注二卷李大防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安慶三江印刷局石印本 二六九

第九九册


377. 老子道德經解題及讀法錢基博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大華書局排印本 一
378. 老子與莊子陳柱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務印館排印《百科小叢書》本 五一
379. 老子學案劉其宣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京華印書館排印本 一八五
380. 老子古義鍾歆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排印本 三一三
381. 道德經通釋余祖言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刊本 四六九

第一〇〇册


382. 闡老陳柱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北流陳氏十萬卷樓刊《子二十六論》本 一
383. 老子通證馮振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無錫民生印書館排印《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叢書》本 五五
384. 老莊哲學胡哲敷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一八九
385. 焦山道德經殘幢考葉遇春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排印《制言》第一期 四九七
386. 新式標點老子新注上海啓智書局編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啓智書局排印本 五○七
387. 白話譯解老子道德經葉玉麟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排印本 五七九

第一〇一册


388. 老子斠補一卷劉師培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寧武南氏排印《劉申叔遺書》本 一
389. 老子韻表劉師培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寧武南氏排印《劉申叔遺書 左盦外集》本 四七
390. 老子古義三卷附漢代老學者考楊樹達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六一
391. 古本道德經校刊(上篇)何士驥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考古組排印《考古專報》本 三三五

第一〇二册


391. 古本道德經校刊(下篇)何士驥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考古組排印《考古專報》本 一
392. 道德經傳贊崔汝襄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排印本 二八九
393. 老子心印二卷(卷上)成上道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明善書局排印《三教心法》本 五六七

第一〇三册


393. 老子心印二卷(卷下)成上道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明善書局排印《三教心法》本 一
394. 論《老子》非晚出書並質錢賓四先生李源澄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排印《制言》第八期 八三
395. 老子述記朱芾煌撰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九五
396. 老子玄詁附韻學二篇尹桐陽撰 民國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二七九
397. 老子校詁(章第一至三十四)蔣錫昌撰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三七三

第一〇四册


397. 老子校詁(章第三十五至八十一)蔣錫昌撰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一
398. 老子校勘記附老子傳考老子字義老子解詁(上册)蔣錫昌撰 稿本 二四九

第一〇五册


398. 老子校勘記附老子傳考老子字義老子解詁(下册)蔣錫昌撰 稿本 一
399. 老子弼注校記蔣錫昌撰 稿本 三〇五
400. 老子校稿蔣錫昌撰 稿本 三七一

第一〇六册


401. 老子音釋一卷附老子備考周樹楨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齊魯大學文學院排印本 一
402. 評注老子菁華録一卷張之純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録》本 一二五
403. 老子通考張心澂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僞書通考》本 一六一
404. 老子考證湯仰暉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湯應煌排印本 一九三
405. 老子研究與政治歷劫餘生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中國圖書雜志公司排印本 二五五
406. 老子韓氏説陳柱撰 民國二十九年(1940)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四三五

第一〇七册


407. 老子學辨胡懷琛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安吳胡氏排印《樸學齋叢書》本 一
408. 老子補注胡懷琛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安吳胡氏排印《樸學齋叢書》本 三五
409. 雙劍誃老子新證于省吾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北京大業印刷局排印本 四五
410. 太上道德經新注魏伯陽撰 民國三十年(1941)川沙至元善堂排印本 八五
411. 老子精華上海中華書局編 民國三十年(1941)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一七七
412. 老學辨正解李天然撰 民國三十二年(1943)成都正學社排印本 二一九
413. 道德經索隱二卷陸本基輯訂 民國三十三年(1944)抄本 二九五

第一〇八册


414. 老子張默生撰 民國三十三年(1944)勝利出版社排印《中國歷代名賢故事集第三輯》本 一
415. 老子分釋陳夢家撰 民國三十四年(1945)重慶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二○五
416. 老子通釋張純一撰 民國三十五年(194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二八七
417. 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馬雲聲撰 民國三十五年(1946)海風出版社排印本 四○三
418. 老莊派自然主義的人生觀項委之撰 民國三十五年(1946)石印本 五〇五

第一〇九册


419. 老子章句新編嚴靈峰撰 民國三十五年(1946)上海東方書局排印本 一
420. 老子通考蔣伯潛撰 民國三十六年(1947)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一八五
421. 老子現代語解陸世鴻撰 民國三十六年(1947)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二○一
422. 老子哲學大同撰 民國三十六年(1947)上海大法輪書局排印本 三○五
423. 老子章句新釋(上篇)張默生撰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東方印書社排印《子學叢書》本 四四七

第一一〇册


423. 老子章句新釋(下篇)張默生撰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東方印書社排印《子學叢書》本 一
424. 老子管見金其源撰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讀書管見》本 一〇一
425. 道德經會通二卷黄維翰撰 民國三十七年(1948)樊川樂素洞石印本 一○七
426. 老子哲學之研究金聲撰 民國三十七年(1948)南京松濤出版社排印本 二三三
427. 老子辨僞金兆梓撰 民國三十八年(1949)上海中華書局排印《芚厂治學類稿》本 三一五
428. 重訂老子正詁二卷高亨撰 民國三十八年(1949)上海開明書店排印本 三六三

第一一一册


429. 老子讀本譚正璧撰 民國三十八年(1949)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學生國學讀本》本 一
430. 道德經儒詮徐昂撰 一九四九年翰墨林書局排印《徐氏全書》本 六九
431. 評老子今譯胡子霖撰 一九五六年稿本 一○七
432. 道德經上經講義宋育仁撰 民國排印本 三二九
433. 老子學派考葉瀚撰 稿本 四〇五
434. 老子古誼一卷葉瀚撰 稿本 四四一

第一一二册


435. 老子新誼一卷葉瀚撰 稿本 一
436. 老子集解二卷奚侗撰 民國間排印本 五五
437. 老子覈詁四卷(卷一至二)馬敘倫撰佚名批校 民國間排印本 一八七

第一一三册


437. 老子覈詁四卷(卷三至四)馬敘倫撰佚名批校 民國間排印本 一
438. 孔老材料方覺慧撰 稿本 二七七
439. 老子學案王恩洋撰 民國間東方文教研究院排印本 三九一
440. 老子時代新考唐蘭撰 民国間排印本 四六五

第一一四册


441. 大學老子會通王維庭撰 民國油印本 一
442. 老子政治學吳孤鵬撰 民國間石印本 五一
443. 老子道德經傅澤霖注 民國間石印本 九五
444. 老子學案郎擎霄撰 民國間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 二九五

第一一五册


445. 老子政治思想概論孫思昉撰 民國間排印《國學小叢書》本 一
446. 老子微二卷王永祥撰 稿本 一〇七
447. 老子化胡説考證王維誠撰 民國間排印《國學季刊》第四卷第二號 三九三

第一一六册


448. 古籍新編老子鄭麐撰 民國間中國學典館排印本 一
449. 道德經正名八卷(卷一至二)劉昶撰 稿本 二二九

第一一七册


449. 道德經正名八卷(卷三至五)劉昶撰 稿本 一

第一一八册


449. 道德經正名八卷(卷六至八)劉昶撰 稿本 一

第一一九册


450. 老子韻讀秦鳳翔撰 民國間複寫本 一
451. 老子解不分卷盧燮機撰 民國間稿本 四五
452. 老子通誼二卷李崇元撰 民國油印本 一九七
453. 老子道德經貫珠解李柏朝撰 民國間排印本 二七五
454. 老子校語丁展成撰 民國間排印本 三八一
455. 老子哲學九章(第一册)無名氏撰 民國抄本 三九五

第一二〇册


455. 老子哲學九章(第二册)無名氏撰 民國抄本 一
456. 竹簡《老子》輯録劉佩德整理 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簡》影印本 一四三
457. 帛書《老子》輯録劉佩德整理 文物出版社《馬王堆漢墓帛書》影印本 一六五
458. 敦煌《老子》輯録劉佩德整理 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法藏敦煌西域文獻》影印本 二○七
459. 《老子》碑刻拓片輯録劉佩德整理 唐景龍二年(708)、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碑刻;清刊《非見齋碑録績語堂碑録》本 四九三

白雲深處人家 Home in Mists
Digital Arch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Daoism)
No Rights Reserved. All free of charge. 版權不保留,免費共享
千古蓬頭跣足,一生伏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白玉蟾自贊
松篁鬱鬱冬猶秀,桃李紛紛春漸迷。識破邯鄲塵世夢,白雲深處可幽棲。——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