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藏 道家部 列子卷
(附楊朱)(全二十六冊)
無求備齋列子集成
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目錄
無求備齋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
子藏 道家部 莊子卷(全162冊)
子藏 道家部 文子卷 (全八冊)
子藏 道家部 鬻子卷 (全二冊)
子藏 道家部 亢倉子卷(全二冊)
子藏 道家部 關尹子卷(全九冊)
子藏 道家部 子華子卷(全四冊)
子藏 道家部 鶡冠子卷(全六冊)
子藏 道家部 老子卷(全120冊)
編著者:方勇 總編纂
責任編輯:林榮 張愛芳
定價:15000.00
ISBN:9787501351879
出版單位: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0
規格:精裝,16開,17955頁,3950千字
http://www.nlcpress.com/BookDetail.aspx?id=4754
內容簡介: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共收書一百二十三種,並附《楊朱》十八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二十六册予以出版。本卷收録目前所知有關《列子》白文本、節選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等,集《列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一
列子,名禦寇,又作圉寇、圄寇,生年無考。然據《列子·說符》載鄭子陽事,由“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明世德堂《六子書》本,以下所引亦均出此本)可知,此爲列子弟子記述其師之事。鄭子陽死於公元前三九八年,則列子當卒於此前。列子曾向壺丘子、關尹子問道,與伯昏瞀人爲摯友。後隱居於鄭國圃田,有弟子百豐等多人(《列子·天瑞》)。唐玄宗時,列子被尊爲道教神仙,賜號爲“沖虛真人”,其書改稱《沖虛真經》。宋真宗時,又加“至德”二字,稱“沖虛至德真人”,書改稱《沖虛至德真經》。
《尸子·廣澤》及《呂氏春秋·不二》均載“列子貴虛”,《列子·天瑞》篇載:“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無貴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虛。静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列子認爲,“虛”即“無貴”。
《戰國策·韓策二》“史疾爲韓使楚”條載:“史疾爲韓使楚,楚王問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王曰:‘正亦可爲國乎?’曰:‘可。’王曰:‘楚國多盜,正可以圉盜乎?’曰:‘可。’曰:‘以正圉盜,奈何?’頃間,有鵲止於屋上者,曰:‘請問楚人謂此鳥何?’王曰:‘謂之鵲。’曰:‘謂之烏,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國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潔勝任。今盜賊公行,而弗能禁也,此烏不爲烏,鵲不爲鵲也。’”史疾針對楚國弊政,闡釋“貴正”思想。《列子》中雖未見相關論述,但《戰國策》所載必有所據,亦可備一說。
二
《列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録八篇,班固乃沿襲劉向、劉歆父子之說。劉氏父子曾奉旨先後校理群書,每部書校理完畢均有序言一篇,稱爲“書録”,置於書前,供皇帝閲覽。據《列子書録》,劉向所整理之《列子》爲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訂而成八篇之數,則《列子》在劉向時已非全本。劉向之後、張湛之前的數百年間,《列子》似絶跡於世。
張湛爲《列子》作注而不得全本,經多方搜尋,從劉正與處得四卷,王弼女婿趙季子處得六卷,加之其本人所藏《楊朱》、《說符》、目録三卷,共得十三卷,重新校訂而釐成八篇。此後,《列子》傳本多源自張湛本。統而論之,後世傳本計有二十卷本、八卷本、三卷本、二卷本、不分卷本之分。
二十卷本。此本以宋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及金高守元《沖虛至德真經四解》爲代表。兩書均將《列子》八篇析爲二十卷,分卷互有差異。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分《天瑞》爲二卷,《黄帝》爲二卷,《周穆王》爲二卷,《仲尼》爲二卷,《湯問》爲三卷,《力命》爲三卷,《楊朱》爲三卷,《說符》爲三卷。高守元《沖虛至德真經四解》則分《天瑞》爲三卷,《黄帝》爲三卷,《周穆王》爲二卷,《仲尼》爲三卷,《湯問》爲三卷,《力命》爲二卷,《楊朱》爲二卷,《說符》爲二卷。江遹本又有八卷本及不分卷本之别,均爲合併二十卷本而成。
八卷本。最早爲劉向校訂本,今失傳。後經張湛整理復《漢志》舊目,并爲其作注。現存張湛傳本最早爲清黄丕烈所得之北宋刊本,清蔣鳳藻摹刻入《鐵華館叢書》,較原本更爲精審。唐殷敬順作《列子釋文》,後失傳。宋陳景元偶得殘卷並補殘缺,成二卷本流傳於世。自元代起,便有人將其混入張湛注中,不知者多將《釋文》亦認作張湛注,明顧春校訂世德堂本《列子》即爲其代表。清汪繼培據宋本校勘《列子》,剔除《釋文》,並對文本有所修正。此外,《列子》尚有宋林希逸《列子口義》本、明朱得之《列子通義》本、明施堯臣刊《紫薇堂四子》本、明陳楠《四子書》本、明董逢元秋聲閣《四子書》本、明吳勉學《二十子全書》本、清嘉慶間《十子全書》本、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浙江書局《二十二子》本、民國間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等多種傳本行世。
三卷本。明正統《道藏》收《列子》白文三卷,其中《天瑞》、《黄帝》合一卷,《周穆王》、《仲尼》、《湯問》合一卷,《力命》、《楊朱》、《說符》合一卷。
二卷本。傳世本以元初刊《列子口義》爲最早,後尚有明萬曆二年(一五七四)施觀民校本、明萬曆二年敬義堂校本。明萬曆間董逢元秋聲閣《四子書》本及清光緒間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均爲白文二卷本。二卷本《列子》均合《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爲一卷,《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爲一卷。
不分卷本。明閔齊伋朱墨套印本《列子》分篇而不分卷,清光緒間所修《道藏輯要》收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亦如此。
三
戰國、秦漢時期,列子思想即已流傳。莊子寓言稱列子御風“猶有所待”(《莊子·逍遥遊》),認爲其尚未超脱於物外。《尸子》及《呂氏春秋》均稱“列子貴虛”,這是對其主旨的準確概括。《戰國策·韓策二》載史疾稱“列子貴正”,雖與“貴虛”相左,但其必有所據。劉向稱“孝景皇帝時貴黄老術,此書頗行於世”(劉向《列子書録》),將《列子》納入黄老道家思想之下考察。
魏晉時期,玄學大興,佛教傳入並逐漸與儒、道融合。張湛將《列子》置於玄學思潮下考察,並對比佛教思想,認爲《列子》“所明往往與佛經相參,大歸同於老莊”(《列子注》序),這是受玄佛合流思潮影響。劉勰《文心雕龍》從文體論角度給予《列子》很高評價,稱其“氣偉而採奇”。
唐代崇奉道教,李氏自認爲老子後裔,並將老子神化。玄宗封列子爲“沖虛真人”,其書改爲《沖虛真經》,並置博士。在玄宗影響下,盧重玄作《列子注》,以老學解讀《列子》,並糅合儒、釋、道三家思想。殷敬順作《列子釋文》,後經宋陳景元補缺而流傳至今,是現存唯一一部完整的《列子》音釋著作。柳宗元《辯列子》討論《列子》真僞問題,開《列子》辨僞之先河。
宋代亦尊崇道教,宋真宗加號列子爲“沖虛至德真人”,其書改稱《沖虛至德真經》,傳諭崇文院重新校訂並刊刻流傳。宋徽宗親自爲《列子》作注,成《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八卷。范致虛《列子注》及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均爲受徽宗影響而作。他們以老學解讀《列子》,糅合儒、道,並將宋代易學引入其中。林希逸《列子口義》用理學思想解讀《列子》,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劉晨翁開《列子》評點先河,雖不成系統,但確有真知灼見。金人高守元輯《沖虛至德真經四解》,收張湛、盧重玄、范致虛、江遹四家《列子注》,彙集《列子》資料,並保存唐盧重玄《列子注》及宋范致虛《列子注》全書與宋徽宗《沖虛至德真經義解》部分內容,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爲適應科舉考試需要,明代出現各種《列子》選本,如施觀民《列子選》即爲他親自選定的課餘讀本。明人所彙編的各種叢書,如歸有光《諸子彙函》、焦竑《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沈津《百家類纂》等均選録《列子》,彙集前人及時人評語,其文獻價值不容忽視。王陽明心學爲宋代理學之流變,朱得之《列子口義》即運用心學解讀《列子》,體現出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趨勢。明初文豪宋濂的《列子辯》,則以佛教思想解讀《列子》,對後世影響很大。
清代學術以考據學爲主,《列子》研究亦受其影響。盧文弨《列子張湛注校正》校訂張湛注文,任大椿《列子釋文考異》則考訂《列子釋文》,俞樾《列子平議》對《列子》原文及張湛注文均有考訂。自黄丕烈發現宋本《列子》之後,時人均以宋本校勘傳世本《列子》,如顧廣圻、管禮耕、江德量、陸雲士、方惟一等均有手校本行世。張道緒評選《列子》,側重文評。楊文會《沖虛經發隱》及梁啓超手校《列子》,均以佛教思想解讀《列子》。
民國時期,《列子》研究基本上承接乾嘉考據學,陶鴻慶《列子札記》、王重民《列子校釋》、胡懷琛《列子張湛注補正》、王叔岷《列子補正》,均代表了民國《列子》考據學的最高成就。張懷民有《列子天瑞篇新義》,運用佛教思想專解《列子·天瑞》篇。楊伯峻的《列子集釋》,集《列子》研究資料於一書,爲研究者提供方便。周伯年標點《列子》、陳和祥《評注列子讀本》,則採用新式標點斷句,爲《列子》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四
楊朱,又作陽朱、陽子,字子居,約生活於公元前三九五年至公元前三三五年之間(採錢穆說),略早於孟子、莊子。孟子稱楊朱“爲我”,《呂氏春秋》稱“陽生貴己”,《淮南子》說楊朱“全性保真”。
楊朱無著作流傳下來,僅有相關資料散見於《列子》、《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說苑》等書中,以《列子》保存最多。《列子》有《楊朱》篇,專論楊朱言行。雖無直接材料證明楊朱與列子學派關係,但這種編輯體例必有所本。
楊朱相關文獻資料至明代才漸爲學者注意。鍾惺《諸子琅嬛》、陳仁錫《子品金函》均選楊朱言論數條,清馬驌搜集《列子》、《莊子》、《呂氏春秋》、《說苑》等書中有關楊朱的資料,彙集成篇。清于鬯還專門對《列子》等書中的楊朱資料加以校訂。進入民國時期,學者們不僅從傳統思想角度研究楊朱,還引入西方哲學思想,將楊朱置於世界文化大背景之下考察,爲楊朱研究開闢新方向。
五
《列子》資料集成首推臺灣嚴靈峰先生《無求備齋列子集成》與《無求備齋列子集成續編》,共收書六十二種,域外刻本也在收録之內。此外,嚴氏還有《周秦諸子知見書目》,收録《列子》條目一百十六種,其中包含已佚失及一九四九年後臺灣學者著作,實爲六十六種,這就使得《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的編纂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的編纂注重名人批校本收集,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黄丕烈、汪駿昌、葉昌熾跋宋本《列子》八卷,黄丕烈校世德堂本《列子》八卷,清章鈺校並跋《列子》八卷;上海圖書館藏清顧廣圻、袁廷檮校、近人葉景葵跋《沖虛至德真經》八卷,清管禮耕校《沖虛至德真經》八卷,清江德量校《沖虛至德真經》八卷,清戈宙襄校並跋、清顧廣圻抄本《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南京圖書館藏清陸雲士校並跋《沖虛至德真經》八卷,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翁廉據明傅山批校本點勘《列子》八卷,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羅復堪過録清梁啓超批《列子》八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民國蔡元培批點《列子》八卷等。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積極搜尋海內外孤本,如遼寧圖書館藏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諸子玄言評苑》,日本內閣文庫藏明鍾惺《諸子琅嬛》與《諸子文歸》,今均設法收入。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注重不同傳本的收録。如宋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今收録明正統《道藏》二十卷本、清光緒《道藏輯要》本、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八卷三種,力求完整體現本書版本流傳過程。又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宋本《列子》八卷,爲現存《列子》最早傳本。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鐵華館摹宋本《列子》八卷,爲清蔣鳳藻摹刻宋本《列子》而成,較原刻更爲精審。這些不同刻本的收入,可爲《列子》研究提供更爲廣闊的空間。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盡量搜集各種稿本,如上海圖書館藏清于鬯手稿本《列子校書》、民國貝琪《列子楊朱篇新解》,遼寧圖書館藏近人周炳森《列子箋迻》,均爲作者手稿,今均予以收録。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注重收録民國時各種專著中的有關論述。如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中的《列子學術》、蔣伯潛《諸子通考》中的《列子考》、張默生《先秦諸子文選》中的《列子文選》等,今均予收入,以便讀者研究。
目錄:
第1册:
沖虛至德真經三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列子八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嘉靖六年(1527)關中許氏樊川别業刊《六子書》本 187
沖虛真經八卷 (周)列禦寇撰 金黼廷批校
據明萬曆五年(1577)施堯臣刊《紫薇堂四子》本 351
沖虛真經八卷(卷一—卷二)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刊《四子書》本 579
第2册:
沖虛真經八卷(卷三—卷八)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刊《四子書》本 1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二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董氏秋聲閣刊《四子全書》本 167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 (周)列禦寇撰 (明)吳勉學校
據明刊《二十子全書》本 367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卷一—卷二) (周)列禦寇撰 (明)黄之寀校
據明刊本 575
第3册: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卷三—卷八) (周)列禦寇撰 (明)黄之寀校
據明刊本 1
列子二卷 (周)列禦寇撰 佚名批校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7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清)黄丕烈、汪駿昌、葉昌熾跋
據宋刊本 259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據清嘉慶十八年(1813)陳春刊《湖海樓叢書》本 383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一-卷五) (晉)張湛注
據清光緒十年(1884)《鐵華館叢書》影宋本 613
第4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六-卷八) (晉)張湛注
據清光緒十年(1884)《鐵華館叢書》影宋本 1
萧子雲書《列子》 (梁)萧子雲書
據宋拓《淳化閣帖》本 45
列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1787)刊《羣書治要》本 53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宋刊本 6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本(原書卷二有抄配;卷二、卷四、卷六、卷八缺葉,據另一元明本補。) 307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一-卷五)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纂圖互注六子》本 515
第5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六-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纂圖互注六子》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清)周星詒校並跋
據元刻本 69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黄丕烈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1533)世德堂刊《六子書》本 279
第6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顧廣圻、袁廷檮批校 葉景葵跋
據明嘉靖間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管禮耕批校
據明嘉靖間刊《六子書》本 359
第7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江德量批校
據明刊《六子書》本 1
沖虚至德真经八卷 (晋)张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陸雲士校並跋
據明刊本 353
第8册: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明)虞九章、王震亨訂正
據明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清嘉慶九年(1804)姑蘇王氏聚文堂刊《十子全書》本 281
列子八卷(卷一-卷六)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491
第9册:
列子八卷(卷七-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1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翁廉批校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59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羅復堪過録梁啓超批語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319
列子八卷(卷一-卷四)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方惟一批校
據清覆刊世德堂本 579
第10册:
列子八卷(卷五-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方惟一批校
據清覆刊世德堂本 1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蔡元培批校
據清光緒間覆刊世德堂本 123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381
第11册:
列子注八卷附列子盧注考證一卷 (唐)盧重元注 (清)秦恩復補正 (清)汪孝嬰考證
據清嘉慶八年(1803)江都秦氏石硯齋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明正統《道藏》本 229
列子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清乾隆間刊《燕禧堂五種》本 305
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清嘉慶十八年(1813)陳春刊《湖海樓叢書》本 389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清)戈宙襄校並跋
據清顧廣圻抄本 453
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六卷(卷一-卷四) (宋)趙佶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535
第12册:
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六卷(卷五-卷六) (宋)趙佶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沖虛至德真經解二十卷 (宋)江遹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53
第13册:
沖虛至德真經解八卷 (宋)江遹撰
據明刊本(原書缺卷五至卷八,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
沖虛至德真經解不分卷 (宋)江遹撰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成都二仙菴刊《道藏輯要》本 197
第14册:
沖虛至德真經解八卷 (宋)江遹撰 (清)丁丙跋
據抄本 1
列子論三篇 (宋)程俱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依江安傅氏雙鑒樓藏景宋寫本《北山小集》影印 439
列子法語 (宋)洪邁輯
據民國十五年(1926)吳興張氏《擇是居叢書初集》依影抄宋本《經子法語》影刊 449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卷(卷一-卷四) (金)高守元集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463
第15册: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卷(卷五-卷二十) (金)高守元集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第16册: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據元刊本(原書卷五缺第十二葉,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
沖虛至德真經鬳齋口義八卷 (宋)林希逸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305
第17册:
列子鬳齋口義八卷 (宋)林希逸撰 (明)施觀民校
據明萬曆二年(1574)施觀民刊《三子口義》本 1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明)張四維校 佚名批點
據明萬曆二年(1574)敬義堂刊《三子口義》本 249
第18册:
列子沖虛真經二卷 (宋)劉辰翁批點
據明小築刊《須溪九種》本 1
列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401
列子通義八卷 (明)朱得之撰
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浩然齋刊《三子通義》本 411
第19册:
列子難字 (明)楊慎撰
據抄本《楊升菴字學四種》 1
列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諸子彙函》本 3
列子選二卷 (明)施觀民選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 129
列子類纂一卷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43
列子儁語 (明)穆文熙批選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周氏萬卷樓刊《諸家儁語》本 313
新刻熙朝內閣評選列子纂要一卷 (明)張位、趙如皋校
據明萬曆間書林余成章刊《新刻熙朝內閣評選六子纂要》本 325
列子二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1578)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471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列子品彙釋評一卷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閲、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
評》本 603
第20册
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列子全書評林一卷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評林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書林詹聖澤刊《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九子全書評林》本 1
列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閲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129
新鐫列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
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05
列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61
列子八卷 (明)孫鑛評、錢檟閲
據明刊本 279
列子品節一卷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515
注釋列子要語一卷 (明)桂天祥選、王良材注釋
據明萬曆間刊《注釋六子要語》本 549
列子 (明)蓀園輯校
據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刊《諸子十五種》本 649
第21册:
列子沖虛真經不分卷附音義 (明)閔齊伋輯校
據明閔齊伋刊朱墨套印《三子合刊》本 1
新鐫列子纂要一卷 (明)史起欽纂輯
據明萬曆間刊《史進士新鐫四子纂要》本 199
列子要語一卷 (明)陳文炅選注 佚名圈點
據明萬曆九年(1581)刊《六子要語》本 275
列子(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閲、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373
列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91
列子奇賞二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1626)刊《諸子奇賞》本 435
列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91
列子評選 (明)秦駿生、陸祖望、陳紹源、沈蘭先選輯 程國瑞、黄明桂參閲
據明刊《周秦十一子評選》本 623
第22册:
諸名家評點列子晉注八卷 (晉)張湛注 (明)盧之頤訂
據明溪香館刊本 1
列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277
列子之學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341
列子部彙考列子部紀事列子部雜録 (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據清雍正四年(1726)內府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叢編·經籍典》 385
列子張湛注校正 (清)盧文弨撰
據清乾隆間刊《抱經堂叢書·群書拾補》本 435
列子釋文考異一卷 (清)任大椿撰
據清乾隆間刊《燕禧堂五種》本 455
列子釋文考異一卷 (清)任大椿撰 (清)戈宙襄校、顧廣圻跋
據清抄本 539
郝懿行示書列子數則 (清)郝懿行書
據手稿本 623
列子 (清)黄禮選輯
據清嘉慶十五年(1810)刊《藝林述記》本 627
列子選四卷(卷一-卷二) (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1811)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 633
第23册
列子選四卷(卷三-卷四) (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 1
列子叢録 (清)洪頤煊撰
據清光緒十三年(1887)吳氏醉六堂刊《讀書叢録》本 81
列子韻讀 (清)江有誥撰
據清嘉慶道光間刊《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 87
列子平議一卷 (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春在堂全書·諸子平議》本 89
讀列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129
沖虛經發隱一卷 (清)楊文會撰
據清光緒三十年(1904)金陵刻經處刊《楊仁山居士遺書》本 131
列子札迻 (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1894)瑞安孫氏刊《札迻》本 243
列子校書一卷 (清)于鬯撰
據手稿本《香草續校書》 249
列子校書 (清)于鬯撰
據1963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 293
列子閲 佚名撰
據清抄本《五子閲》 315
讀列子札記 陶鴻慶撰
據1959年中華書局排印《讀諸子札記》本 335
列子文粹二卷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191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349
評注列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1920)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393
列子選粹 劉永濟撰
據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泰東書局排印《周秦諸子選粹》本 411
列子 周伯年標點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439
評注列子讀本 陳和祥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世界書局排印本 601
第24册:
列子選注 唐敬杲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
列子精華 上海中華書局編
據民國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123
列禦寇有無的問題 唐鉞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故新探》本 189
列禦寇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1927)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195
列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201
列子校釋一卷 王重民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排印《西苑叢書》本 215
列子考補證 黄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1932)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僞書考補證》本 275
列子 呂思勉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先秦學術概論》本 287
列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291
列禦寇 王德箴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美吉印刷社排印《先秦學術思想史》本 305
列子天瑞篇新義 張懷民撰
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中華國學會排印本 317
列子菁華録一卷 張之純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録》本 351
列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商務印書館排印《僞書通考》本 399
列子張湛注補正一卷 胡懷琛撰
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安吳胡氏排印《朴學齋叢書》本 413
列子童話 朱文叔撰
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中華書局排印本 429
列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483
列子管見 金其源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讀書管見》本 491
列子文選 張默生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濟東印書社排印《先秦諸子文選》本 497
列子補正四卷(卷一)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手稿本 533
第25册:
列子補正四卷(卷二-卷四)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手稿本 1
列子僞書考一卷 馬敘倫撰
據民國間排印《天馬山房叢著》本 291
列禦寇 陸懋德撰
據民國間京華印書局排印《周秦哲學史》本 315
列子集釋八卷 楊伯峻撰
據1959年上海龍門聯合書局排印本 321
列子箋迻不分卷 周炳森撰
據手稿本 587
敦煌列子殘卷 劉佩德輯
據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影印本 665
第26册:
楊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閲、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1
楊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
楊朱之言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7
楊朱校書一卷 (清)于鬯撰
據手稿本《香草續校書》 27
楊朱校書 (清)于鬯撰
據1963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 53
論楊朱 唐鉞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故新探》本 63
楊朱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1927)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103
楊子哲學 蔣竹莊編
據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楊墨哲學》本 109
楊子 鍾泰撰
據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哲學史》本 151
楊朱 陳此生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57
列子楊朱篇新解 貝琪撰
據手稿本 253
楊朱哲學 顧實撰
據民國二十年(1931)東方醫藥書局排印本 357
楊朱 呂思勉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先秦學術概論》本 547
楊朱的政治思想 陳安仁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政治思想史大綱》本 555
楊朱 孫俍工、孫怒潮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中華書局排印《中華學術思想文選》本 559
楊朱 王德箴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美吉印刷社排印《先秦學術思想史》本 573
楊朱之消耗論 唐慶增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經濟思想史》本 579
楊子的思想及教育說 馬宗榮撰
據民國三十一年(1942)貴陽交通書局排印《中國古代教育史》本 587
楊朱 陸懋德撰
據民國間京華印書局排印《周秦哲學史》本 593
楊朱的著作及其學派考 孫道昇撰
據民國間排印本 601
书名:子藏 道家部 亢倉子卷(全3冊)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责任编辑:张爱芳
定价:1900.00
ISBN:9787501351273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11
印次:1
规格:精,16,2260页,千字
丛 书 名:子藏
所属类别:古籍影印 -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K.
读者对象:文史哲研究及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了目前所知有關《亢倉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校注本、批校本、抄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共四十四種。
目录:
1、洞靈真經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2、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3、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明)馮夢禎校 據明萬曆五年刊《十八子全書》本
4、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5、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
6、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7、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8、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清)袁芳瑛校並跋 據明刊《六子》本
9、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傅增湘批校 據明刊《十子》本
10、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本
11、亢倉子一卷
(唐)王士元撰 據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
12、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清同治八年劉履芬鈔本
13、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民國十二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刊《湖北先正遺書》本
15、新雕洞靈真經五卷
(宋)何粲注
據宋刊本
16、亢倉子三卷
(宋)何璨注
據明正統《道藏》本
17、亢倉子三卷
(宋)何璨注
據明萬曆間金陵聚奎樓刊本
18、亢倉子三卷
(宋)何璨注
據明天啓間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
19、亢倉子一卷
(宋)何璨注
(明)黃諫音釋
據明金城黃氏刊本
20、洞靈真經不分卷
(宋)何燦注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二仙庵刊《道藏輯要》本
21、新雕洞靈真經五卷校勘記一卷
(宋)何粲注
張元濟校勘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依宋本影印
22、庚桑子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讀子隨識》
23、亢倉子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
24、庚桑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讀子隨識》本
25、亢倉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26、亢倉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27、亢倉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28、亢倉子類纂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9、亢倉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30、亢倉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31、亢倉子洞靈真經一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32、亢倉子玄言評苑
(明)李廷機選 據明刊《鍥九我李先生續選諸子玄言評苑》本
33、洞靈經品節
(明)楊起元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刊《諸經品節》本
34、亢倉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5、亢倉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36、亢倉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37、讀亢倉子
(明)傅山撰 據清宣統三年山陽丁氏刊《霜紅龕集》本
38、亢倉子洞靈真經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39、亢倉子洞靈真經一卷
(清)焦循校並跋 據清焦循抄本《諸子節錄》
40、讀亢倉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41、評注亢倉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42、亢倉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43、亢倉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44、亢倉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书名:子藏 道家部 關尹子卷(全9冊)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责任编辑:张爱芳
定价:5800.00
ISBN:9787501351297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印刷时间:2310-11
印次:1
库存状态:缺货
规格:精,16,6530页,千字
丛 书 名:子藏
所属类别:古籍影印 -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K.
读者对象:文史哲研究及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了目前所知有關《關尹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抄本、校注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共六十五種。
目录:
1、無上妙道文始真經一卷
(周)尹喜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2、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3、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明)馮夢禎校 據明萬曆五年刊《十八子全書》本
4、文始真經三卷
(周)尹喜撰 金黼廷批校 據明萬曆五年施堯臣刊《紫薇堂四子》本
5、文始真經三卷
(周)尹喜撰 據明萬曆九年陳楠刊《四子書》本
6、文始真經一卷
(周)尹喜撰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董氏秋聲閣刊《四子全書》本
7、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傅增湘校並跋 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8、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據明藏修館刊本
9、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10、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傅增湘批校 據明刊《十子》本
11、關尹子文始真經一卷
(周)尹喜撰 (明)吳勉學校 據明刊《二十子全書》本
12、文始真經三卷
(周)尹喜撰 據明刊本
13、關尹子一卷
(周)尹喜撰 (清)袁芳瑛批校 據明刊《六子》本(原書卷末缺葉,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4、無上妙道文始真經一卷
(周)尹喜撰 沈宗疇批校 據清嘉慶七年嚴可均抄本《子書六種》
15、關尹子一卷
佚名撰 據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
16、關尹子一卷
佚名撰 據民國二十五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17、文始真經三卷校勘記一卷
(周)尹喜撰 張元濟校勘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明刊本
18、關尹子二卷
(周)尹喜撰 據抄本
19、文始真經言外經旨九卷
(宋)陳顯微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20、文始真經言外經旨三卷
(宋)陳顯微撰 據明正德二年劉希古刊本(原書卷首、後序有缺葉,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21、文始真經言外經旨二卷
(宋)陳顯微撰 據明萬曆十九年刊《道書全集》本
22、文始真經言外經旨三卷
(宋)陳顯微撰 (清)王友光批校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蔣時馨刊本
23、關尹子言外經旨三卷
(宋)陳顯微撰 據清嘉慶間阮元輯抄《宛委別藏》本
24、文始真經言外經旨三卷
(宋)陳顯微撰 據清道光二十四年金山錢氏依《墨海金壺》版重編增刊《守山閣叢書》本
25、關尹子文始真經不分卷
(宋)陳顯微注 (明)汪廷訥校 佚名批校 據明萬曆二十七年環翠堂刊本
26、關尹子二卷
(宋)陳顯微注 (明)楊慎等批點 據明天啓間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
27、關尹子二卷
(宋)陳顯微注 (明)朱錫綸閱 據清光緒七年刊本
28、文始真經不分卷
(宋)陳顯微注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二仙庵刊《道藏輯要》本
29、文始真經三卷
(宋)陳顯微注 據清平湖樂樹坤刊本
30、關尹子二卷附校勘記
(宋)陳顯微注 劉采年校 據民國六年鄭觀應刊本
31、關尹子闡玄三卷
(宋)杜道堅撰 據清曹炎抄本
32、文始真經注九卷
(元)牛道淳注
據明正統《道藏》本
33、文始真經注九卷
(元)牛道淳注
據明刊本
34、關尹子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
35、關尹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36、關尹子一卷
(明)楊慎注、張懋寀校 據明天啓五年武林張懋寀橫秋閣刊《楊升庵先生評注先秦五子全書》本
37、關尹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38、關尹子類纂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39、關尹子二卷
(明)孫鑛評 (明)朱蔚然校 據明朱蔚然刊本
40、文始經品節
(明)楊起元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刊《諸經品節》本
41、關尹子文始真經一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42、關尹子品節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43、文始真經釋辭九卷
(明)王一清撰 據明萬曆中刊《四經》本
44、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關尹子品彙釋評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閱、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45、關尹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46、新鐫關尹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 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47、關尹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48、關尹子
(明)蓀園輯校 據明萬曆三十九年刊《諸子十五種》本
49、關尹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閱、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50、關尹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51、關尹子奇賞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52、關尹子文始真經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3、關尹子九卷
(元)朱象先箋釋 (明)唐從悌輯評、曹堯璹參訂 據明崇禎間刊本
54、關尹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55、讀關尹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56、關尹子文粹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57、評注關尹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58、讀關尹子
胡樸安撰 據民國十三年上海國學書局排印《國學彙編》本
59、關尹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60、關尹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61、關尹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62、關尹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63、關尹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64、關尹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65、關尹子
佚名節抄 據民國抄本
书名:子藏 道家部 鬻子卷(全2冊)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责任编辑:张爱芳
定价:1300.00
ISBN:9787501352159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09
印次:1
库存状态:缺货
规格:精,16,1320页,千字
丛 书 名:子藏
所属类别:古籍影印 -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K.
读者对象:文史哲研究及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鬻子》白文本、注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校勘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共五十一種。
目录:
1、鬻子一卷
(周)鬻熊撰 據明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2、鬻子一卷
(周)鬻熊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3、鬻子
(周)鬻熊撰 (清)嚴可均校 勞格補校 據清嘉慶二十年嚴可均手抄本
4、鬻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刊《群書治要》本
5、鬻子二卷
(唐)逢行珪注 據明正統《道藏》本
6、鬻子二卷
(唐)逢行珪注 (清)盧文弨校 據明嘉靖重修《道藏》本
7、鬻子二卷
(唐)逢行珪注 據明弘治九年李瀚刊《新刊五子書》本
8、鬻子一卷
(唐)逢行珪注 據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9、鬻子
(唐)逢行珪注 (明)馮夢禎校 據明萬曆五年刊《十八子全書》本
10、鬻子一卷
(唐)逢行珪注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刊《五子書》本
11、鬻子補鬻子
(唐)逢行珪注 (明)楊慎校輯 據明刊《諸子褒異》本
12、鬻子補鬻子
(唐)逢行珪注 (明)楊之森校輯 據明錢塘楊氏刊《廣成子鬻子合刻》本
13、鬻子一卷
(唐)逢行珪注 (清)江藩校 據明刊《十二子》本
14、鬻子一卷
(唐)逢行珪注 據明刊《十子》本
15、鬻子二卷
(唐)逢行珪注 據明刊本(九行十九字)
16、鬻子二卷
(唐)逢行珪注 (清)嚴可均跋 沈宗疇校 據清嘉慶七年嚴可均抄本《子書六種》
17、鬻子一卷
(唐)逢行珪注 據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
18、鬻子一卷附校勘記逸文一卷 (唐)逢行珪注
(清)錢熙祚校勘並輯逸文 據清道光二十四年金山錢氏據《墨海金壺》版重編增刊《守山閣叢書》本
19、鬻子補鬻子
(唐)逢行珪注 (明)楊之森補 據清道光十三年王氏棠蔭館刊《二十二子全書》本
20、鬻子補鬻子
(唐)逢行珪注 (明)楊之森補 傅增湘校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百子全書》本
21、鬻子
(唐)逢行珪注 (清)黃丕烈校 據清抄本
22、鬻子補鬻子
(唐)逢行珪注 (明)楊之森補 據清抄本《養素軒叢書》
23、鬻子一卷
(唐)逢行珪注 據民國十二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刊《湖北先正遺書》本
24、鬻子一卷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
25、鬻子一卷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26、鬻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27、鬻子一卷
(明)楊慎評注、張懋寀校梓 據明天啟五年武林張懋寀橫秋閣刊《楊升庵先生評注先秦五子全書》本
28、鬻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啟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29、鬻子類纂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30、鬻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31、鬻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32、鬻子一卷
(明)謝汝韶批校 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33、鬻子玄言評苑
(明)李廷機選 據明刊《鍥九我李先生續選諸子玄言評苑》本
34、鬻子嫏嬛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閱、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啟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35、鬻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6、鬻子奇赏
(明)
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啟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37、鬻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38、鬻子
(清)任兆麟選輯 據清嘉慶十五年刊《藝林述記》本
39、鬻子
(清)嚴可均輯 據清光緒二十年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本
40、鬻子平議
(清)俞樾撰 據民國間排印李天根輯錄《諸子平議補錄》本
41、讀鬻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42、鬻子文粹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43、鬻子二卷
葉德輝校輯 據民國間葉氏觀古堂刊《郋園全書》本
44、評注鬻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45、鬻子書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46、鬻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47、鬻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48、鬻子
羅焌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學述》本
49、鬻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50、鬻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51、鬻子節抄
佚名節抄 據民國抄本
书名:子藏 道家部 鶡冠子(全6冊)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责任编辑:张爱芳
定价:3900.00
ISBN:9787501352166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11
印次:1
库存状态:缺货
规格:精,16,4320页,千字
丛 书 名:子藏
所属类别:古籍影印 -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K.
读者对象:文史哲研究及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鶡冠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各類研究著作等共五十五種。
目录:
1、鶡冠子二卷
(周)鶡冠子撰 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2、鶡冠子一卷
(周)鶡冠子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3、鶡冠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刊《群書治要》本
4、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5、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清)弘曆題詩 袁克文跋 據明弘治碧雲館木活字本
6、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明弘治九年李瀚刊《新刊五子書》本
7、鶡冠子二卷
(宋)陸佃解 (清)蔣鳳藻校並跋 據明嘉靖間刊本
8、鶡冠子一卷
(宋)陸佃解 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9、鶡冠子一卷
(宋)陸佃解 (明)馮夢禎校 據明萬曆五年刊《十八子全書》本
10、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刊《五子書》本
11、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
12、鶡冠子二卷
(宋)陸佃解
(清)朱學勤校並跋
據明刊《十子》本
13、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八行十七字)
14、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清)黃丕烈校並跋 據明抄本
15、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清嘉慶十年虞山張氏照曠閣刊《學津討原》本
16、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清乾隆四十二年福建刊、同治道光間遞修、光緒二十年增刊《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17、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佚名批校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8、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民國十二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刊《湖北先正遺書》本
19、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20、鶡冠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21、鶡冠子品節一卷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22、鶡冠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23、鶡冠子類纂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4、鶡冠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5、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鶡冠子品彙釋評
(明)焦竑校正 、翁正春參閱 、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26、鶡冠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27、新鐫鶡冠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 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8、鶡冠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閱、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29、鶡冠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0、鶡冠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31、鶡冠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32、鶡冠子一卷
(明)陳仁錫輯、金堡訂、范方評
據明書林龔宏源刊《金衛公彙選五種》本
33、鶡冠子評選
(明)秦駿生、陸祖望、陳紹源、沈蘭先選輯 程國瑞、黃明桂參閱 據明刊《周秦十一子評選》本
34、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明)王宇評 汪明際、朱養純參評 朱養和訂(清)顧觀光校 據明天啓五年朱氏花齋刊本
35、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明)王宇評 汪明際、朱養純參評 朱養和訂 據清嘉慶九年姑蘇王氏聚文堂刊《十子全書》本
36、鶡冠子解三卷
(宋)陸佃解 (明)王宇評 汪明際、朱養純參評 朱養和訂(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同治八年劉履芬抄本
37、鶡冠子之言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刊《繹史》本
38、鶡冠子叢錄
(清)洪頤煊撰 據清光緒十三年醉六堂刊《傳經堂叢書·讀書叢錄》本
39、鶡冠子韻讀
(清)江有誥撰 據清嘉慶道光間刊《江氏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
40、讀鶡冠子
(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春在堂全書·曲園雜纂》本
41、鶡冠子平議
(清)俞樾撰 李天根輯 據民國間排印《諸子平議補錄》本
42、讀鶡冠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43、鶡冠子注一卷
(清)王闓運撰 據清宣統三年刊《王湘綺先生全集》本
44、鶡冠子文粹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45、鶡冠子佚文
王仁俊輯 據手稿本《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
46、評注鬻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47、鶡冠子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48、鶡冠子吳注三卷
吳世拱撰 據民國十八年排印《九鶴堂叢書》本
49、鶡冠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50、鶡冠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51、鶡冠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52、鶡冠子集解
王心湛校勘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廣益書局排印本
53、鶡冠子菁華錄一卷
張之純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錄》本
54、鶡冠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55、鶡冠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书名:子藏·道家部·文子卷(全10册)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责任编辑:陈利辉 张爱芳
定价:6500.00
ISBN:9787501352180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10
印次:1
库存状态:缺货
规格:精,16,7300页,千字
丛 书 名:子藏
所属类别:古籍影印 -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K.
读者对象:文史哲研究及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子藏·道家部·文子卷》共收書五十六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十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錄了目前所知有關《文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述,集《文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子藏·道家部·文子卷》注重不同刻本的收錄,亦注重收錄手稿本、名人批校本。手稿本的珍貴不僅僅在於其文物價值,一親芳澤,更在於能夠保留批校者輯佚校勘的原始面貌。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孫星衍校跋《文子》十二卷,並附《文子篇目考》一卷,其校跋與《文子篇目考》的價值自不待言;浙江圖書館藏明黃之寀刊《二十子》本《文子》(案:黃氏本為翻刻吳勉學《二十家子書》本,浙江圖書館將其著錄為吳勉學本,誤),有清朱駿聲手校批語,文獻價值甚高。又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盧文弨校跋《文子纘義》十二卷,上海圖書館藏清譚獻校跋《文子纘義》十二卷、清焦循抄並校跋《文子通玄真經》一卷、清顧觀光手稿本《文字校勘記》及《文子佚文》等,均具有極高的研究參考價值,今一併予以收錄。
目录:
1、文子一卷
(周)辛銒撰 據明嘉靖間刊本
2、文子二卷
(周)辛銒撰 (清)陳志堅校並跋 據明萬曆五年刊本
3、文子二卷
(周)辛銒撰 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4、文子二卷
(周)辛銒撰 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5、文子二卷
(周)辛銒撰
(明)吳勉學校 據明刊《二十子全書》本
6、文子二卷
(周)辛銒撰 (明)黃之寀校 (清)朱駿聲批校 據明刊《二十子》本
7、文子二卷
佚名撰 據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
8、文子二卷附校勘記 佚名撰
(清)錢熙祚校勘 據清道光二十四年金山錢氏依《墨海金壺》版重編增刊《守山閣叢書》本
9、文子十二卷篇目考一卷
(周)辛銒撰 (清)孫星衍校跋並撰篇目考 據手稿本
10、文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刊《群書治要》本
11、通玄真經十二卷
(唐)徐靈府注 據宋刊本
12、通玄真經十二卷
(唐)徐靈府注 據明正統《道藏》本
13、通玄真經不分卷
(唐)徐靈府注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二仙庵刊《道藏輯要》本
14、通玄真經十二卷附校勘記
(唐)徐靈府注 張元濟校勘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宋刊本
15、通玄真經七卷
(宋)朱弁注 據明抄本
16、通玄真經注七卷
(宋)朱弁注 據明正統《道藏》本
17、通玄真經纘義十二卷
(宋)杜道堅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8、文子纘義十二卷釋音一卷
(宋)杜道堅撰 (清)盧文弨校並跋 據清乾隆間刊《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19、文子纘義十二卷
(宋)杜道堅撰 (清)譚獻校並跋 據清光緒三年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20、文子纘義十二卷
(宋)杜道堅撰 據清光緒九年湖南傳忠書局刊本【卷十一缺葉,待補】
21、文子纘義十二卷
(宋)杜道堅撰 佚名批校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22、文子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讀子隨識》
23、文子通玄真經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
24、文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讀子隨識》本
25、文子通玄真經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26、文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27、文子十二卷 (明)孫鑛評、梁傑閱 據明天啓泰和堂刊本(原書卷六缺第一、二葉,今藏復旦大學圖書館。)
28、文子品節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29、文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30、文子類纂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31、文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32、文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33、文子通玄真經一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34、文子玄言評苑
(明)李廷機選 據明刊《鍥九我李先生續選諸子玄言評苑》本
35、文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閱、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36、文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7、道言十二卷
(明)鍾惺評 據明刊《合刻五家言》本
38、文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39、辛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40、文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41、文子通玄真經一卷
(清)焦循節錄並校跋 據清焦循抄本《諸子節錄》
42、文子校勘記文子逸文
(清)顧觀光撰 據手稿本《武陵山人遺書》
43、文子韻讀
(清)江有誥撰 據清嘉慶道光間刊《江氏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
44、讀文子一卷
(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春在堂全書·俞樓雜纂》本
45、文子平議一卷
(清)俞樾撰 李天根輯 據民國間排印《諸子平議補錄》本
46、文子札迻
(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刊《札迻》本
47、文子文粹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續編》本
48、評注文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49、文子書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50、文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51、文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52、文子纘義集解
王心湛校勘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廣益書局排印本
53、文子菁華錄一卷
張之純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錄》本
54、文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55、文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56、敦煌文子殘卷
劉佩德輯 據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影印本
书名:子藏 道家部 子華子卷(全4冊)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责任编辑:张爱芳
定价:2600.00
ISBN:9787501352203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2-11
印次:1
库存状态:缺货
规格:精,16,2820页,千字
丛 书 名:子藏
所属类别:古籍影印 -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K.
读者对象:文史哲研究及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子華子》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共四十一種。
目录:
1、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2、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 據明弘治九年李瀚刊《新刊五子書》本
3、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 據明嘉靖三十年劉禋刊本
4、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嘉靖間刊本
5、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6、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刊《五子書》本
7、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8、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刊《十子》本
9、子華子二卷
佚名撰 據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
10、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清道光十三年王氏棠蔭館刊《二十二子全書》本
11、子華子二卷
佚名撰 據清道光中金山錢氏依《墨海金壺》刊版重輯《珠叢別錄》本
12、子華子二卷
佚名撰 據清同治八年劉履芬抄本
13、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 據抄本
15、子華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 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16、子華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17、子華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18、子華子類纂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19、子華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0、子華子品節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21、子華子二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22、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子華子品彙釋評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閱、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23、子華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24、新鐫子華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 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5、子華子
(明)蓀園輯校 據明萬曆三十九年刊《諸子十五種》本
26、子華子
(明)鍾惺評選 據明天啓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27、子華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28、子華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29、子華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30、子華子二卷
(明)郎兆玉點評、石九鼎參閱、郎斗金糾譌 據明天啓間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
31、子華子二卷
(明)郎兆玉點評、石九鼎參閱、郎斗金糾譌
據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
32、子華子二卷
(明)郎兆玉點評、石九鼎參閱、郎斗金糾譌 據明刊《諸子褒異》本
33、子華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34、子華子
(清)嚴可均輯 據清光緒二十年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本
35、子華子十卷
(清)金之俊評閱 據清雍正間刊本
36、讀子華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37、子華子文粹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38、評注子華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39、子華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40、子華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41、子華子醫道篇注一卷
張驥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成都義生堂刊本
白雲深處人家 Home in Mists
Digital Arch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Daoism)
No Rights Reserved. All free of charge. 版權不保留,免費共享
千古蓬頭跣足,一生伏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白玉蟾自贊
松篁鬱鬱冬猶秀,桃李紛紛春漸迷。識破邯鄲塵世夢,白雲深處可幽棲。——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