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


謝清果、鍾海連 主編
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 聯合主辦,半年刊。
微信公眾號
本刊是由謝清果教授於2013年暨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成立30周年之際創辦的,致力於繼承前輩學者開創的華夏傳播研究傳統,高揚華夏傳播研究的主體意識,爭取中國文化國際話語權。
  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 第一期 主題:緬懷余也魯先生 (創刊號)
  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 第二期 主題:傳播學中國化的歷史、現實與未來
  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 第三期 主題:中國文化遺產傳播:理論、方法與實踐
  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 第四期 主題:民族、文化心理研究
  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 第五期 主題:華夏文明傳播研究

《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稿約


1993年,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慶祝建系10周年時,見證並爲之傾注巨大心血的余也魯先生提議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中國傳統文化中傳(播)的探索座談會」,會後出版了《從零開始》的論文集。此後,廈門大學成立傳播研究所作爲推動兩岸三地華夏傳播研究的基地,並順利地出版《華夏傳播研究叢書》和《華夏傳播論》,成爲傳播學中國化進程中的一個標誌性成果。2013年,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迎來了30周年慶典,廈門大學的華夏傳播研究在黃星民教授等前輩學者的苦心經營下,已然成爲我院教學科研的一大亮點。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的使命,也是學者的責任。爲不斷發揚光大華夏傳播研究事業,我們在廣大熱愛中華文化、關注中華文化研究與傳播的眾多學者和社會賢達的大力支持下,將以「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這一校級機構爲平臺,以傳播學系爲依托,以廣大中華文化研究學者和新聞傳播研究學者爲強大的後盾,創辦《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刊物,搭建文史哲與新聞傳播對話交流的平臺,以嘉惠學林。

我們希望以本刊爲平臺,繼續集聚海內外有志於傳播華夏文明,展現中華博大精深的溝通智慧的各方人士,彼此分享研究成果,提供學術動態,推進中華文化的社會傳播與國際傳播,同時兼及新聞學與傳播學各領域的新成果,以更深入地發掘中華文化中的傳播智慧,提煉中華傳播理論,推動傳播學「中華學派」的早日形成。本刊欄目主要方向有:

(1)基礎理論,研究中華文化的傳播思想、傳播制度與傳播方法等;
(2)歷史發展,研究不同時代傳播觀念與傳播技術等方面的變遷;
(3)新聞理論與新聞業務;
(4)傳播理論,含健康傳播、公共傳播、政治傳播、科技傳播、跨文化傳播、情感傳播、新媒體傳播等各領域;
(5)古今融通,注重中外傳播智慧的比較研究和中國傳播觀念的古今傳承;
(6)新書評論,介紹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領域中的新作;
(7)經典發微,注重挖掘中華文化經典作品中的傳播智慧;
(8)學術動態,介紹海內外學者對華夏傳播研究的新成果,刊發相關的學術會議綜述和研究著作的書評;
(9)傳播實踐,著重推介那些致力於國學運用的新觀點和新做法,推進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實踐經驗;
(10)國學新知,國學領域有創見的論文。
此外,本刊與中鹽金壇公司企業文化部合作專設「鹽文化研究與傳播」與「賢文化管理與組織傳播」特色專欄。

本刊前5期爲國際刊號出版。從2017年起,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友情支持,與傳播研究所聯合辦刊,擬以書代刊出版,半年刊,力邀海內外學者擔任專欄主持人,兼行盲審制,以當前國際流行的開本印刷。本刊注重學術性、知識性兼顧普及性,力求雅俗共賞。歡迎專家學者賜稿,中英文均可,來稿一經刊用,即贈樣刊兩本,並酌付稿酬。投稿郵箱:cccs2013a@126.com。本刊所有文章均爲作者研究成果,文責自負,不代表編輯部觀點。

來稿規範:
論文題目、內容提要、關鍵詞、作者簡介、通訊地址(含郵箱和手機號碼)、參考文獻等項內容均應書寫清楚,論文字數一般控制在6000-8000字爲宜,最長不超過10000字。引文務必核對原書。格式爲自動生成的腳註,以①②③爲系列標記,每頁重新編號。若有「參考文獻」可放文末,以[1][2]標識序號,格式同於引文。引文中已有的,不再羅列。
正文中引文格式如下:
1.著作
[序号] 作者.書名[標識碼].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吳予敏.無形的網格[M].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第123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第7頁。
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選、鄧選以及《魯迅全集》、《朱光潛全集》等每一卷設一個序號。
2.譯著
[序号] 國名或地區 (用圓括號) 原作者.書名[标识码].譯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英)靄理士. 性心理學[M].潘光旦譯. 北京: 商務印務館,1997.第4頁。
3.古典文獻
文史古籍類引文後加序號,再加圓括號,內加註書名、篇名。例如:
文中 「……孔子獨立郭東門。」(《史記•孔子世家》)
腳註 司馬遷. 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頁碼。
文中 聖人是「百世之師」[1] (《孟之•盡心下》)
腳註 楊伯峻.孟子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1960.頁碼。
文中 韋應物的詩秀麗警策,如「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春遊南亭》)
腳註 書江州集[A].四庫全書[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頁碼。
文中 「視其戶口和課之多寡,增減之」(《金史•選舉誌》)
腳註 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頁碼。
4.論文集
[序号]編者. 書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伍蠡甫.西方論文選(下冊)[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第8頁。
論文集中特別標出其中某一文獻
[序号]其中某一文獻的著者.某一文獻題名[A]. 論文集編者.論文集題名[C].出版地: 出版單位,出版年.頁碼。
別林斯基.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說[A].伍蠡甫.西方文論選:下冊[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第9頁。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黃星民.華夏傳播研究芻議[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 (4).
6.報紙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7.外文文獻
要求外文文獻所表達的信息和中文文獻一樣多,但文獻類型標識碼可以不標出。
 Mansfeld, R.S. & Busse.T.V. 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1981.
Setrnberg, 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Yong, 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說明:
1.外文文獻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敘述外文。
2.英文書名、雜誌名用斜體,或畫線標出。
8、參考文獻類型標識
參考文獻類型專著論文集報紙文章期刊文章學位論文報告標準專利詞典資料
文獻類型標識MCNJDRSPZ

白雲深處人家 Home in Mists
Digital Arch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Daoism)
No Rights Reserved. All free of charge. 版權不保留,免費共享
千古蓬頭跣足,一生伏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白玉蟾自贊
松篁鬱鬱冬猶秀,桃李紛紛春漸迷。識破邯鄲塵世夢,白雲深處可幽棲。——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