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弘揚新子學的建議

蔣門馬

《諸子學刊》第九輯

 

自從2012 1022日《光明日報 》刊登了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方勇教授的《“新子學”构想》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大陸港澳臺韓國及新加坡學術界紛紛作出積極回應。新子學構想的提出,是爲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爲了更好地弘揚新子學,這裏提出十條建議。

一、明確弘揚新子學的目的

弘揚新子學的目的,就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但當今中國學校教育的,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是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現實生活中亦到處充斥西方的物質文化產品,體現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長此以往,中國人民將喪失精神家園,亦不知中華民族的血脈爲何物,西方國家無須武力征服中國,中華民族自然樂於臣服!邊琪在《解讀〈文化帝國主義〉》中說:“用異質文化代替本土文化,衹會導致文化的衰落,民族的消亡。”“如果一個社會長期衹是照搬別國的文化經驗,這種依賴性,會導致輸入文化的國家的文化失去自我調節的自主能力,形成文化殖民化,以至導致全面殖民化的惡果。”

中國道教協會第二任會長陳攖寧說:“武力侵略,不過裂人土地,毀人肉體,其害淺;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奪人思想,劫人靈魂,其害深。武力侵略我者,我尚能用武力對付之;文化宗教侵略我者,則我之武力無所施其技矣,若不利用本國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將見數千年傳統之思想一朝喪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終至失其信仰,禍患豈可勝言哉!”(陳攖寧:《道教與養生》,華文出版社,2000年,第10頁。)

新子學,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學習研究弘揚新子學,就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客觀上亦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敬畏傳統文化經典

新子學經典都是“入道見志”之書。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道爲終極究竟。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因爲“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經》第51章)在古人,是信得過,“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莊子·漁父》)現代人不相信有道,學校教師亦無道,因此教師淪落爲教書匠,不傳道而傳授科學知識,教授謀生手段,於是現代人迷惘了,人到底要怎樣纔能生活得自由、幸福、快樂?但我國古人是清楚的,就是要得道!莊子說:“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爲寒暑風雨之序矣。”(《莊子·讓王》)因此得道之人根本沒有普通人這樣的心理煩惱。然而現代人不志於道而志於名利,不求修道得道而求榮華富貴,企求社會對自己的接納和肯定,把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建立於自己不能主宰掌控的外在事物和社會關係之上,得之則喜,失之則悲,狂狂汲汲,不能自已,猶且輕蔑和漠視傳統文化經典。獨不思,如果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可以推廣到文化領域,那麼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經典都是垃圾,都是糟粕,西方在十四到十六世紀的文化復興The Renaissance就是開歷史的倒車!在中國,作爲“形而下”器物的古董在今天尚且具有驚人的價值,更何況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至高無上的“形而上”之“道”的傳統文化經典,難道真的過時落後,毫無價值?

英國軍事記者、軍事理論家、戰略學家巴塞爾·亨利·李德·哈特爵士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爲美國准將格里菲思Samuel B. Griffith翻譯的《孫子兵法》The Illustrated Art of War: The Definitive English Transl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一書所作的《序》中說:“有一位黃埔軍校畢業的中國軍官曾多次來訪,告訴我說,中國軍校採用我和富勒將軍的書作爲主教材。我就問他:亦採用《孫子兵法》嗎?他回答說,大部分年輕軍官認爲,《孫子兵法》是古代經典,應當尊敬,但在使用機械化武器的時代,就已經過時,因此根本不值得研究。我回應說,《孫子兵法》這本薄薄的小書,涵蓋了我寫的二十多本書中所論述的幾乎所有的戰略和戰術;他們現在就該好好地去研究《孫子兵法》了。總而言之,《孫子兵法》不但是研究戰爭的最佳入門書,而且亦是研究戰爭相關各方面的最佳常用參考書。”(本文作者自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典大多經歷類似的尷尬處境。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杜甫《佳人》)《周易》《老子》《論語》《莊子》等新子學經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原,亦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世子孫的取之不盡、汲之不竭的智慧源泉。知識可以學習繼承和不斷拓展,後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但是智慧和修養既無法繼承,更不可能躐等而上,後人亦未必能超越前人。這就是傳統文化經典之所以具有永恆價值的根本原因。

如果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比附於西方的理論學說,亦看作是一種虛構的理論,按照西方的邏輯思維進行知識學理上的研究,這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彎曲和誤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種治內的精神修養,是智慧的涵養,重在身心的體悟,成爲一個真正的人,而不在純理論的建構。學習傳統文化,就是以傳統文化經典爲導師(最理想的是有得道高人的教導),真履實踐,修養身心,增進智慧,變化氣質,真切體驗到自己人生的幸福、社會關係的改善和融洽,其發展的結果,人人成爲身心健康和諧的人,自然造成一個和諧的社會。對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理解體悟,確實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纔能領略到傳統文化經典的永恆魅力,從而對傳統文化生起一種由衷的心服和敬意(鄭玄曰:心服曰畏),愛國主義精神亦不需要人爲教育就油然而生。這是每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人必定會經歷的事,更是研究弘揚新子學的人所應該具備的素養。

三、重新校勘訓注新子學元典

新子學元典,由於時代久遠,文本在流傳過程中難免會有譌脫衍倒等錯誤,例如現今流傳的《莊子》文本錯誤至少有兩百餘處。現今不斷有出土的古代文獻及全世界各國各大圖書館藏書可供利用,還有方勇教授總編纂的《子藏》各卷陸續出版,具有前代學者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因此絕大多數元典需要重新校勘,以保證元典文本盡可能地正確,否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以譌傳譌,將直接影響新子學的健康發展。對元典文本進行校勘,這是最爲關鍵的一步,所有後續事宜都建立在此基礎之上,意義最爲重大。

校勘元典依據的是歷代流傳的版本,雖說版本越早,就越是接近原著,但亦未可一概而論。各版本有差異的文字,要斷定其是非正誤,實非容易。歷代學者多根據類書舊注等資料進行校勘,看似可信,其實頗成問題。向宗魯說:“類書、古注,其所引用,恆多節省,且同經刊寫,豈獨無誤?改難就易,又所不免。自非確有據依,未容輕以改竄。”(向宗魯:《說苑校證》,中華書局,1987年,《敍例》第4頁。)管錫華說:“我們通過對他書引文與原文的細緻比較考察發現,不僅類書的引文不可盡信,一般書籍的引文和注解的引文同樣都不可盡信,因爲這些引文同樣都不完全忠實於原文。”( 管錫華:《漢語古籍校勘學》,巴蜀書社,2003年,第218頁。)就是元典的古注同樣不可以用作校勘正文的唯一依據,因爲注釋文字往往會增字解經,或注釋者的思想與原作者不盡相同,文字表述就會有差異。如果對傳統文化沒有深刻的領悟,對元典沒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既不相信古人,又不尊重古書,僅憑小學知識,以個人的主觀臆見,來推斷元典文本的是非正誤,則聰明才智之士鮮有不淪爲妄改古書之“淺人”!(《諸子學刊》第八輯中《莊子斠議》一文可供參閱。)豈不知“瞽者无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无以與乎鐘鼓之聲。豈惟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元吳師道《戰國策補注序》謂:“事莫大於存古,學莫善於闕疑。”允爲校勘古籍之圭臬!

古人一生往往衹留下一部著作,短的如《道德經》《孫子兵法》衹有五千餘言,長的有幾十萬字,都是古人一生心血的結晶。但由於“古今異言,方俗殊語”等客觀因素,這些傳統文化經典的字面意義尚不易懂,更遑論其深層含義,故必須加以訓注,以疏通其文義。若能依據師傳有本的鄭玄等漢儒的訓詁材料,《說文》《方言》《爾雅》等可靠的字書,以免望文生義之弊,一個人一生專治一經,專通一子,數十年後,幾十百位新子學專家可以提供全部新子學經典較爲可信的訓注本,爲後世留下最可寶貴的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當然,在校勘訓注新子學元典的過程中,新子學專家們應當時常進行交流,除了論文刊登于《諸子學刊》之外,網上論壇是較爲理想的交流平台,並每年或每隔數年組織全國或國際的學術研討會,以促進新子學研究的穩定有序發展。

四、重新把新子學元典翻譯成外文

綜觀傳統文化經典的現有外文譯本,極少有令人滿意的。究其原因,中外譯者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終究有限,而元典又過于深奧,實難通達。如理雅各James Legge、翟林奈Lionel Giles、亞瑟威利Arthur Waley等這樣傑出的外國漢學家,他們的譯作亦錯誤甚多。而中國翻譯者,僅僅依靠查閱字典,依據別人的現代漢語譯文翻譯元典,實在是一大笑話!有的甚至完全以自己個人的主觀理解隨意翻譯,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翻譯者必須是某一元典的研究專家,自己對元典有精深的研究,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體悟(中醫經典翻譯者必須精通中醫),並精通某一門外語及其文化,這是傳統文化經典翻譯者所必須具備的素養。一個人一生能夠翻譯出一兩部傳統文化經典,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譯作等身的翻譯大家,對於翻譯傳統文化經典是不太可靠的。法國的雅克阿米歐Jacques Amyot用了十七年時間譯出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The Lives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英國的查普曼Chapman用了18年時間譯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The Iliad, Odyssey,這些譯作本身亦成了經典。

若能把全國的新子學翻譯者組織起來,建立如唐玄奘時期那樣規模宏大、組織齊全的譯場,並邀請外國專家學者的參與,以彌補中國翻譯者在語言文化上的局限。幾十年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典的外文翻譯,可以基本完成。

新子學的對外譯介,還可以依託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中國傳統文化中心等,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培訓、講座、學術交流等,以促進新子學進一步走向全球。

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典的對外譯介,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流傳到全世界各地,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然大幅度提升,也許幾十年後的世界,就是中國擁有國際話語權的天下。

五、創建新子學網上論壇

網上論壇最大的便利之處,就是打破時間、空間和信息的限制,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人,都可以在此學習,互相交流探討,互相幫助。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事,可以在網上論壇實現。

網上論壇可以發佈資訊信息,傳遞學界最新動態,給注冊會員提供交流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瀏覽閱讀。

論壇注冊會員可以上傳和下載資料,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問求助,回答別人的問題,提供各種幫助,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論壇管理員及各級版主可以對注冊會員及其發表的帖子進行管理,確保論壇有序發展。

論壇內部的搜索引擎,可以對論壇內帖子,實現標題及內容的全文檢索。

網上論壇的功能很多,便於信息的流佈和注冊會員間的交流。要弘揚新子學,創建新子學網上論壇必不可少,勢在必行。

六、建議學校教育中納入傳統文化教育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從最長遠的歷史眼光來看,要考慮到最壞的可能性,如行星彗星撞擊地球等毀滅性的天降災難,諾亞和大禹時代的大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其他種種異常情況,圖書毀於水火之災,電子產品無用於蠻荒之地,甚至現今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毀於一旦,這個時候,如何保存民族傳統文化,使得能夠長存於天壤,永傳後世?

其實我國古人早就有非常簡易且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除了鐘鼎刻石、藏諸名山之外,就是所有中華人,從小都熟讀傳統文化經典,能書寫,因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衹要有中華人存在,就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存在!

《周易》《老子》《論語》《莊子》等新子學經典,是不可能立即被全部理解和消化吸收的。古人教訓童蒙,就是讓他們把傳統文化經典讀得爛熟,一字不差地牢牢記在心頭,待他們經驗閱歷達到相應水平境界時,自然就能夠逐漸理解和領悟。這是我國最傳統的教育方法,亦是最優異的教育方法。記在心裏的東西,既不怕遺失或被人搶走,亦不怕水火刀兵的毀滅,又可以隨時隨地體會祖先的教導,藉以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獲得真實的受用,真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即使沒有任何外部條件,亦可以口耳相傳,教授子孫後代,真是一本萬利!

這項工作,人人可做,但總體上不若從學校教育體制上實行全民傳統文化教育。九年義務制教育中納入傳統文化經典的傳統漢字讀本,不要求學生理解記憶,衹要求學生熟讀能寫。即使有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時間久遠,亦難免遺忘失真,就會有誤,但讀得爛熟之後,就不需要記憶思考,自能脫口而出,就能保證準確無誤。熟讀,就是要求學生把傳統文化經典幾十遍幾百遍地朗讀,讀得滾瓜爛熟,最好能學會用古人的吟唱法以保護嗓子,助長興味。當然還要會寫,最好用毛筆書寫。

衹有全民族的文化素養提高,各行各業的人纔能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去從事相應的弘揚傳統文化的工作,從而使得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依靠少數專家學者在做一些相關的事。

七、演繹新子學影視作品

新子學元典,首先一定是圖書。元典的各種注釋本及現代闡釋本,最根本的載體仍然是圖書。圖書具有不可替代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次,各種音像製品亦宜大力開發,以方便各類人羣的選擇學習。

故事總是具有迷人的力量。人們對於故事的偏愛,從古到今,從小到大,一成不變。如何把新子學經典中的深奧道理,演繹爲人們容易理解接受的故事,進而拍攝成電影或電視,從而影響普通大眾,教化普通大眾,改變整個社會,這是文學界、影視文化界人士應當肩負的一項重大使命。

電影電視,以其聲色俱備,形象生動,由於電視機進入每家每戶,觀眾最爲廣大且喜聞樂見,在當今時代,無論是廣告策劃,還是教育娛樂,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弘揚新子學就要有效利用這一媒體,無疑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電影電視中植入外文字幕,或配音爲外語,流傳到國外,就是間接地宣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衹有文學家、編劇、導演、演員等影視文化界人士用心學習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真切體驗到傳統文化的可貴,並不斷藉以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纔能製作出真正體現新子學思想精神的電影電視,《功夫熊貓》就是較好的一個例子。

八、用心探究新子學中的經世之道

中國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三權分立、兩院制。政治上是如此,在經濟管理及其他方面,中國爲什麼要照搬西方的經驗?西方國家的管理方法,是與他們各自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協調一致的,但中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在自己身上後,就東一塊,西一片,活脫脫一件“百衲衣”,雖然亦能蔽體保暖,但畢竟不倫不類;還有橘化爲枳、水土不服的問題:“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春秋·雜下之十》)

新子學經典中可能找不到適合當今中國國情的具體管理經驗,但儒家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大學》)。國家天下都能治平,怎麼可能連企事業單位都管理不了?我國古代就有“內聖外王之道”(《莊子·天下》)。葛洪說:“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故知治身,則能治國也。”(《抱朴子內篇·地真》)司馬承禎答唐睿宗問時就說“國猶身也”(《舊唐書》卷192道家認爲,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執政者尤其離不開個人自身的修養,《大學》亦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我們可曾見過,連自己事務都管理不好的人,就能管理得好企事業單位?《漢書·藝文志》謂:“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企業家及各級管理人員,何必舍棄自家珍寶,卻去沿街乞討?衹要用心學習傳統文化,用以修養自己的身心,去體悟最根本的大道,一旦豁然貫通,自能“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這個時候,管理方法盡可由我創造,西方的管理經驗亦無不可以爲我所用。但正如莊子所說的:“苟得於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莊子·天運》)

九、研究開發體現新子學思想精神的商品

思想精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總需要有一個表現形式,或者說需要有個載體,纔能讓人確實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優越和偉大。如何把無形無象的思想精神,轉化爲有形可見且能產生商業利潤的物質產品,並通過這些產品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是各行各業的人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這個領域最需要有創意,因此亦最能有創新,而且易於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

其實這並不是需要有專業人才纔能做到的事,衹要人人學習體悟傳統文化,人人自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實踐中湧出一些新想法,加以實行,就是創新。創新並不是什麼大難事,衹要改變一下思維方式,時時刻刻體悟大道,就能隨處觸發靈感,實現創新。

因爲這些物質產品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爲其內涵,因此外國若是仿造,那無疑是在幫助宣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若是開發屬於他們自己民族特色的物質產品,就能打破所謂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同質化”,保持和促進全球經濟文化的多元發展。

商品是如此,服務亦是如此,其他各方面亦無不如此。當人人都能用心學習體悟傳統文化的時候,不但人人的文化素養不斷得到提高,全社會的精神文明亦將因之而不斷提升,物質產品就會更加豐富,更能適合人們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社會將更和諧地發展,世界亦因“和而不同”《論語·子路》)而更加精彩。

十、保護和弘揚傳統方技和手工藝

現代中國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是科學技術,不是文化。科學技術不是文化,文化絕對不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創造了極爲便利的交通交流工具,但是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存狀態,在短短幾十年內被嚴重破壞,生存環境日趨惡化。軍事技術的落後,確實能影響國家的命運,遭受他國的欺侮甚至奴役,因此必須大力加強科學和技術的研究。但是全國人民每餐必喫加碘鹽,食用轉基因大豆油或轉基因玉米油,喫怪模怪樣變味的非時令蔬菜水果、轉基因飼料餵養速成的肉類;而歐盟國家及民眾堅決抵制轉基因農作物,20095月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報告稱:“一些動物實驗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有嚴重損害健康的風險,包括不育、免疫問題、加速老化、胰島素的調節和主要臟腑及胃腸系統的改變”,中國科學家仍信誓旦旦地要把轉基因大米搬上餐桌。——這裏撇開可能隱藏比鸦片更巨大的陰謀之外,就是對科學的極端迷信,恐怕真的會讓中國人民成爲真正的“東亞病夫”,其後果實難想像。

由於沒有傳統文化的熏陶,人們喪失精神家園,衹顧眼前,唯利是圖,道德日益淪喪,社會信用成爲嚴重問題。更可悲的是,由於“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Gresham's Law),導致民族傳統方技和手工藝正在變質、失傳和消亡。鍼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最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方技,因其神奇的療效,得到全世界醫學界的承認和肯定,於20101116日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華武術,聞名於全世界,“中國功夫”(Chinese kung-fu)盡人皆知(這是電影的宣傳效果)。這類幸運兒,畢竟是少數。雖然是少數,但鍼灸和武術的高深境界,因爲現代人沒有中華傳統文化的修養而無法領悟,正在失傳。最具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中國,正在逐漸喪失民族特色,成爲西方科技的附庸和跟屁蟲。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正在被遺忘,中華民族傳統的方技和手工藝正在消亡,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眼看著中華人民正在喪失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的血脈正在被無形地宰割,作爲一名中華兒女,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http://www.homeinmists.com整理